地市级疾控中心负责组织辖区网络监测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开展标本检测和菌株分离,鉴定复核辖区报送的菌株,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实验和菌株耐药检测,并定期报送省级中心实验室。对辖区监测数据审核、分析和利用,开展技术培训、质量管理、疫情调查与处置。
县区级疾控中心负责收集和转运哨点医院采集的相关生物样本,开展标本收集、菌株分离和鉴定,收集基本流行病学信息,完成信息数据填报,开展辖区疫情的调查处置。
(三)医疗机构。哨点医疗机构指定专门科室和人员负责致病菌识别网监测工作。按照监测方案要求,开展相关病例信息登记、生物样本采集与保存、实验室检测。发现可疑疫情及时上报,并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接受辖区疾控中心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五、建设规划
根据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发展情况,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达到能力建设标准为依据,分级分类逐步推进网络建设。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一)2017年底前,在全国8个省份建成符合标准的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实验室网络,包括省级中心实验室和本省辖区部分市级网络实验室。
(二)2019年底前,全国20个省份建成符合标准的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实验室网络,包括省级中心实验室和本省辖区部分市级网络实验室。
(三)2020年底前,所有省份均建有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省级中心实验室。其中,东部省份所有地市要建有市级网络实验室,中西部省份主要地市要建有市级网络实验室。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方案实施。各地要切实加强对细菌性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工作。中国疾控中心要制订技术方案,推进方案实施。各地要围绕方案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推进,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措施,切实推进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工作。
(二)增加公共投入,确保资金效益。发挥公共财政在细菌性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基础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细菌性传染病流行程度,不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逐步扩大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的服务范围,加大对西部和贫困地区细菌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支持力度,完善投入方式,评估投入效果,提高资金效益。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防控能力。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细菌性传染病防控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注重培养既掌握临床医学技能又熟悉公共卫生知识的人才,在全科医生、住院医师和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强化细菌性传染病防治内容,不断提高其细菌性传染病防控能力,切实加强政策保障,使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细菌性传染病防控的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确保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工作的延续性。
(四)强化监督监测,实行考核评价。各地要建立识别网建设进度通报制度,加强监测检测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完善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将会同医政医管等司局针对国家致病菌识别网工作开展情况,组织考核评价,科学分析网络效益,综合评价网络效果。
七、关于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标识与标牌
(一)标识及说明
1.整体标识蓝色代表科技、网络,黄色代表预警,又为整个标识增加了亮色,增强了标识的识别性。
2.两半圆形状,顶端像素化网格寓意网络化的实验室组织;整体效果如两只互扣的手,寓意保护大众健康。
3.双螺旋DNA链图案代表网络是通过实验室相关鉴定、分子手段识别信号,开展工作。
4.黄色圆点呈连贯流线型,以黄色为基调,寓意通过实验室手段识别信号,发现暴发。
(二)标牌标准、示例
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标牌根据网络实验室架构,分为:国家中心实验室、XX省/市中心实验室,XX市/区县网络实验室。标牌尺寸为:60cm´40cm,应用的板材为不锈钢,厚度10mm,四周折边20mm。见以下示例:
附件2
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第一批实验室名单
省级 中心实验室 |
地市级 网络实验室 |
山东省 |
济南市、淄博市、聊城市、济宁市、青岛市、德州市、滨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泰州市、镇江市、苏州市、南京市、常州市、南通市、淮安市、宿迁市、徐州市、扬州市、连云港市、盐城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杭州市、丽水市、金华市、舟山市、台州市、温州市、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北京市 |
顺义区、通州区、丰台区、西城区、昌平区。 |
上海市 |
长宁区、松江区、普陀区、黄浦区、浦东新区。 |
广东省 |
深圳市、广州市、中山市、东莞市、珠海市、佛山市、茂名市、阳江市、韶关市、揭阳市、江门市、河源市、湛江市、惠州市、肇庆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