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文)

2017-03-02 来源:上海市人民政府
点击下载全文: 沪府办发〔2016〕64号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沪府办发〔2016〕6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12月29日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进一步促进科普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夯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社会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和《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形势

  “十三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性时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科学普及工作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科普工作确立新定位

  “十三五”时期,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要求科普工作着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着力激发创意、宣传创新、服务创业,健全科普服务创新创业体系;着力优化公民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环境,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科普工作明确新任务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需求与日俱增,要求科普工作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理念,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科普服务,着力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劳动能力、科学生活能力、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培育具有较好科学素质的新型社会公民。

  (三)传播方式变化要求科普工作建立新模式

  新媒体技术和手段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界限日渐模糊,传统手段和新媒体手段相互融合,要求科普工作适应这一变化,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扩大科普主体、优选科普内容、创新科普手段,积极探索形成科普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二、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上海科普工作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提升科普能力为宗旨,围绕关注目标人群、创新科普活动、推进资源共享、促进人才集聚、繁荣科普市场等重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科普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科学素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1.科普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十二五”时期,上海在继续深化和提升科普教育基地功能的同时,着力推进科普设施向学校、楼宇和社区拓展,形成了以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市级科普教育基地为主体,以社区创新屋、大学生科学商店、青少年科技实践工作站、社区科普大学等为辅助的科普设施体系。至2015年,全市平均每45万人拥有一个专题性科普场馆,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重点科普场馆形成了广泛影响力,上海科技馆基本形成了“三馆合一”的发展格局,被国家旅游局授予5A级旅游景点,进入了全球最受欢迎的20个博物馆名单。

  2.科技传播网络不断拓展

  “十二五”时期,上海科普宣传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重,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媒体为主导、各类社会传播载体为辅助的传播网络格局。2015年与2010年相比,全市科普图书发行总量751万册,增长29.71%;出版各类科普期刊124种,增加48种,期刊类型趋于丰富;科技类报纸发行总数2039.2万份,增长14.82%;电视台播出科普(技)节目12040小时,增长68.27%;电台播出科普(技)节目5417小时,增长48.68%;科普网站249个,增加187个。创设了上海科普微博、科普微信、科普APP,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微博、微信、APP新媒体科普传播平台的省市。通过社区科普充电站、各大商圈和楼宇电子屏、地铁列车、地铁车站公益大屏、移动电视等传播渠道,打通了科普进入社区、楼宇、公交、地铁通道。

  3.科普活动品牌效应凸显

  “十二五”期间,全市平均每年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达9万次(场),参加人数超过3400万人(次)。科技节(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影响广泛,品牌效应加速提升。公共安全科普宣传三年行动、上海科普大讲坛、上海科协大讲坛等系列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社会效益凸显。覆盖各个人群的专题性活动异彩纷呈,国际青少年科技博览会、青少年科技创新峰会、“明日科技之星”评选及拓展活动、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上海职工科技节、创新屋创意制作大赛等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类别各异的科普活动获得了广大市民的普遍好评。

  4.科普内容开发加快推进

  “十二五”时期,上海加大科普作品创作出版力度,科普内容开发加快推进,持续举办上海多媒体作品、科普PPS创作和“凌云杯”科普剧本创作大赛;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社会科普组织等科普内容创作机构加快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普作品。2011-2015年,上海有《幻想——探索未知世界的奇妙旅程》《十万个为什么》等10多部科普作品获国家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称号。制作发行了国内首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D动画电影《重返二叠纪》。《中国大鲵》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科普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零的突破。

  5.科普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十二五”时期,市科技奖加大科普项目和人才的奖励力度,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构建上海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一库两平台”科普资源公共服务格局。修订发布《上海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同时探索科普项目的指南征集,创新项目管理方式,规范管理流程,提高了管理效率。科普投入稳步增加,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总额由2010年的9.08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3.51亿元,增长了48.79%。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