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三调解一保险”?“三调解一保险”具体是指什么?
“三调解一保险”即“健全完善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简称“三调解一保险”)的医疗纠纷处理制度体系。2013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保监会等11个部门,启动了为期一年的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各地、各部门坚决依法打击涉医犯罪和医闹行为,同时建立完善了“三调解一保险(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风险分担)”长效机制。
各地要完善法制体系,为医疗纠纷调处提供法治保障。巩固“三调解一保险”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院内调解制度,持续提升医疗纠纷人民调解覆盖率和调解水平,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县级医院全覆盖,全面推进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有效衔接的工作模式。
国卫办医函〔2017〕6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2016年,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维护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平安医院”创建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化解机制,落实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要求,全国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工作小组办公室对部分地区开展了督导检查。现将2016年维护医疗秩序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进展
(一)部门联动不断增强。各省(区、市)均成立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参与的“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组织,其中19个省份由省级领导担任“平安医院”创建工作机构组长,健全多部门联动的协调工作机制,解决维护医疗秩序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各地认真落实《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依法维护医疗秩序的意见》等要求,不断开拓创新,涌现出了“天津模式”、“江西模式”、“福建解法”等先进典型。
(二)法制建设稳步推进。继天津、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7省份出台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后,2016年福建省以政府规章形式公布《福建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陕西、黑龙江等省份已纳入立法计划。其他各省多部门联合印发文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化解医疗纠纷。地方立法对化解医疗纠纷、防控涉医案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16年,全国医疗纠纷总量同比下降6.7%。
(三)安全防范能力提升。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设立医院警务室,加强医疗机构“三防”建设。全国85%的二级以上医院设立警务室,6000余家二级以上医院应急报警装置与公安机关联网。全国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达标率超过85%。上海、江苏等地医疗机构建立内部特保应急处置队伍,确保第一时间予以应急处置。山东省立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结合实际建立了立体式人防体系,提升现场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四)严打涉医违法犯罪。各地认真落实《关于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各地公安机关加强医疗机构及周边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及时制止发生在医院的刑事案件,严厉打击惩处涉医违法犯罪。2016年,在诊疗人次数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全国涉医案件下降14.1%。辽宁、吉林、广西等12省份涉医刑事案件同比下降超过20%。
(五)多元化解医疗纠纷。医疗机构院内调解机制不断完善,二级以上医院普遍设立投诉管理部门,投诉渠道更加畅通便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实现省级、地市级全覆盖,发挥了调处主渠道的作用,2016年全国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医疗纠纷6万余件,满意度超过85%。北京、天津、浙江等地加大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的投入,有效保证工作运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覆盖面进一步拓宽,7万余家医疗机构参加了医疗责任保险。甘肃、贵州等地启动以市州为单位统筹统保,部分地区及医院开展了医疗意外险,都取得了较好效果。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建立了高风险病例特约谈话制度,医疗纠纷发生数量和比例持续下降。
此外,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积极改善医疗服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持续改进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从源头上防范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