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监督工作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加快推动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明确监管行政部门和执法监管系统的职责,加强监督执法机构资源配置及规范化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行政执法效能,确保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水平得到提升。必须强化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督,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使工作落到实处,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必须完善综合监管机制,明确主体责任,落实重点措施,力争到“十三五”末,使卫生计生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供有力保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维护群众健康为使命,以监督检查卫生计生法律法规落实情况为动力,完善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和制度,着力推进监督机构体系和能力建设,积极探索创新综合监管方式,不断提高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为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监督、公正高效。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落实法定的监督职责,确保监督依法开展。规范监督执法行为,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执法,不断提高执法水平,推动卫生计生事业有序发展。
坚持综合监管,重点突破。坚持解决全局性、普遍性问题与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领域、行业问题相结合,增强综合监管工作的针对性,提高综合监管工作的社会效果,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制度。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突破思维定式的障碍,创新监管理念与监管方式,推进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机制更加明晰和规范,提高综合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协同推进,全行业监管。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围绕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加强整体联动,充分调动社会监督力量,发挥社会组织和第三方监督作用。积极推进形成政府监管、执法监督、行业自律、各方参与、社会共治的综合监督管理的新格局。
(三)规划目标。
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推进卫生计生监督工作,主动适应群众健康需求,突出解决社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加强监督执法,有效遏制和减少损害群众健康权益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两大体系建设,大力提高执法能力,完善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保障机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制度和机制,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到“十三五”末,建设一个统一、专业、高效的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体系,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综合监管制度更加健全,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宏观指导、规划制定、部署协调、督导评估等工作,执法监督系统组织落实并完成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的具体任务,不断开创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和执法监督工作的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主要指标列表
指标名称 |
2015年 |
2020年 |
指标性质 |
医疗卫生机构监督覆盖率(%) |
74 |
90 |
约束性 |
农村集中式供水安全巡查乡镇覆盖率(%) |
74 |
90 |
约束性 |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覆盖率(%) |
42 |
80 |
预期性 |
公共场所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 |
64 |
80 |
约束性 |
国家双随机监督抽检覆盖全国被监督单位的比例(%) |
5 |
20 |
预期性 |
省级和地市级监督执法业务应用系统使用率(%) |
55 |
80 |
预期性 |
县级监督执法业务应用系统使用率(%) |
42 |
70 |
预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