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印发2017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卫办医函〔2017〕1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按照《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和《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5〕33号)有关要求,在巩固近两年改善医疗服务成果的基础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局组织制定了《2017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可从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栏目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做好组织实施工作,重点在预约诊疗、日间手术、急诊急救、诊区安全与患者隐私保护相关工作方面取得成效。
国家卫生计生委联系人:医政医管局 王斐、胡瑞荣、王毅
电话:010-68791889、68791887、68791886
传真:010-68792963
邮箱:bmaylzyc@163.com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系人:医政司 孟庆彬、邴媛媛
电话:010-59957680、59957687
传真:010-59957684
邮箱:yizhengsiyichu@126.com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2017年2月16日
附件:
2017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
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
按照《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和《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7年)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5〕33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在巩固2015年和2016年改善医疗服务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进展
“行动计划”启动两年来,各地坚持问题导向,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服务流程不断优化。截至2016年底,1378家医疗机构提供移动支付的方式进行结算,较2015年增加了710余家,更多患者从中受益,减少了排队次数和等候时间;1445家三级医院建立信息库,为患者提供信息查询和推送服务,较2015年增加200余家;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平均值达到38.6%,较2015年提高6.5%,有3329家医疗机构实现分时段预约诊疗,有效减少患者的候诊时间。二是医疗质量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底,7745家医疗机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其中三级医院1953家、二级医院5792家,分别较2015年增加354家、1229家;所有三级医院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其中1965家实现全院覆盖;有6069家二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较2015年增加862家。1507家三级医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临床合理用药指导。三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截至2016年底,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达11%,有396家医疗机构设置日间手术中心,较2015年增加了近300家;6800余家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覆盖了1330个县。四是努力和谐医患关系。截至2016年底,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实现县级区域全覆盖,医疗责任险和医疗风险互助金参保医疗机构近7万家,其中覆盖二级以上医院已超过90%,“三调解一保险”的医疗纠纷预防处理机制作用日益凸显。同时,通过社工和志愿者的服务,进一步促进了医患沟通与交流。五是平战结合做好儿童医疗服务。各地按照《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卫医发〔2016〕21号)和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及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置规划及标准,加强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儿童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同时,合理调配儿科医疗力量,积极应对儿科就诊高峰期和局部地区手足口病疫情,缓解儿科医疗资源不足导致的供需矛盾。
二、2017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重点工作
在以城市三级医院为重点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继续按照《实施方案》有关要求贯彻落实“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2017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实施预约诊疗。三级医院在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预约诊疗科学性,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一是实现分时段精准预约。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合理安排预约患者就诊时间,预约时间精确到小时,有条件的精确到分钟,坚持“预约优先”的原则,进一步缩短预约患者候诊时间。二是建立预约号源统一管理信息平台。将电话、窗口、诊间等传统预约渠道与网络、移动客户端、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等新兴预约渠道相融合,在信息平台上统一管理预约号源,合理安排初诊患者、复诊患者就诊时间,提高预约诊疗效率。优先安排慢性病连续跟踪管理患者的预约,推动分级诊疗。三是推行实名制预约诊疗。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强预约患者身份识别,有效加强网络号源管理,遏制网络倒卖号源现象,使患者挂号体验有效改善。四是探索开展检查检验集中预约。医生开具检查检验申请单后,患者可通过自助信息终端选择时间段,减少等候时间和往返次数。
(二)加强医疗资源调配。医疗机构要根据患者就诊情况,灵活调配机构内医疗资源,打通影响患者看病就医体验的瓶颈环节。一是调配门急诊资源。根据季节变换、疾病发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门急诊就诊高峰提前预判,科学调整门急诊医务人员安排,保障门急诊医疗秩序平稳有序。二是调配住院病床资源。医疗机构可通过设置专门住院病床调配机构,安排专人根据患者病情,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住院顺序和住院床位,打破科室管理住院床位的传统观念,提高住院床位使用效率。三是调配药房资源。加强门诊、药房等多部门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合理调整药房人员安排,缩短高峰时段患者在取药窗口的排队时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药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