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天津市十三五规划(全文)

2017-02-28 来源:天津发改委

一、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诚信、务实创新、开放包容”的天津精神,凝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打造新型智库。加强互联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实施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落实市民文明公约和行为守则,发挥先进模范人物典型示范作用,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建成一批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力争更多区县进入全国文明城区行列。开展科教、文化、体育、卫生、法律、环保“六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建设书香社会,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建立农家书屋长效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城市书吧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水平。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统筹市、区县、街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新建改造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完善城乡15分钟文化服务圈,形成便捷、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到2020年,城市社区及乡村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实施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提升计划,提高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办好群众文化活动。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快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数字博物馆、网上文化馆、网上剧院等国家级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建成国家海洋博物馆。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公益演出、高雅艺术进校园进企业和优秀文艺精品基层巡演等活动,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推进天津歌舞剧院、民族文化宫、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第二工人文化宫等迁改扩建。实施基层公共文化产品配送计划,提高社区文化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文化设施的服务效能。积极开展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和广告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设计、新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文化软件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深入实施文化品牌创建工程,创作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建设一批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乡镇(街区)。实施“文化+”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建设国家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快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打造一批骨干文化企业。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构建链条完整、业态丰富、产品齐全的传媒产业格局和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

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布局。以国家级和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为龙头,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功能区,推动文化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支持利用旧厂房、旧民居等闲置资源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整合文化创意资源,提升国家动漫产业园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能力。

推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落实京津冀文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统筹规划区域文化发展布局。建立跨区域文化合作会商机制,打造京津冀文化产品综合展示交易平台、文化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发展。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严格主管主办制度,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推进已转制的非时政类报刊等各类出版单位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重点文化企业股改上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原创剧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转制国有文艺院团的艺术创作生产。

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经费保障等制度改革。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对保留事业体制的文艺院团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

五、传承历史文脉

强化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实施一批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加强文物日常养护。细化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标准,扩大保护范围,修缮历史风貌建筑,充实技术和人文档案资料。

科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利用,改造提升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全面完成“五大道”试验区、鞍山道辛亥革命文化线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风貌建筑、名人旧居、工商业遗址等对外开放,落实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研究、普及力度,开展天津之根文化溯源。

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濒危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振兴戏曲艺术,实施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计划。做好古代典籍和近代历史档案整理、出版工作。建立区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六、促进文化消费与对外交流

培育文化消费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消费主题宣传活动,培育市民文化消费理念。制定出台促进文化消费支持政策,实施文化消费补贴计划,扩大文化惠民卡使用范围。健全文化消费市场制度,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促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服务性消费。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支持重点主流媒体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与海外华文媒体交流合作,完善覆盖全球的传播网络。举办境外“感知天津”文化活动,重点宣传天津文化、风土人情和产品品牌,讲好天津故事,增强对外吸引力。大力发展文化贸易,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推动图书、音像、影视等文化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七、增强体育发展能力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实施“全运惠民工程”,新建和提升一批现代化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举办全运会带来的实惠。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和体育组织建设,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质量和群众参与度。认真落实青少年体质健康工程,增强广大青少年身体素质。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占总人口数达到45%以上。

大力发展竞技体育。高水平办好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和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积极培育国际马拉松赛、国际女子网球协会公开赛等精品赛事。巩固和扩大传统优势项目,积极培育潜优势项目,加大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提升体育消费水平,发展体育健身市场、竞赛市场和表演市场。培育健身休闲、体育旅游、体育传媒、竞赛表演等服务业。提升发展体育用品产业。

第九章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努力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