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福建省十三五规划(全文)

2017-02-28 来源: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第二节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加强重点领域及信用主体诚信建设。重点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建立以重点职业人群为核心的自然人信用管理,建立健全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快政府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监管信息的互联互通,强化信用对市场主体的约束作用。建立企业信用承诺制度、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7日双公示”制度。加快建立完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信息和信用档案。
二、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诚信文化弘扬。加快建成覆盖县级行政区域的信用信息征集记录和查询应用网络体系。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加快建设社会征信系统,推进信用信息共享互补。加快信用专业人才培养,加强信用管理职业培训与专业考评。大力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典型,开展诚信主题活动和重点行业领域诚信问题专项治理。
三、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完善异常经营名录和黑名单制度,构建多部门、跨地区联动响应和信用惩戒机制,建立失信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和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推动信用服务产品广泛运用,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有序,开放制度,完善信用服务机构自身信用建设和服务市场监管体制。健全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建立信用信息侵权责任追究机制,强化信用信息安全管理。

第三节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一、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落实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完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等活动。健全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工作机制,推进打防管控一体化、网上网下一体化。
二、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强化源头预防,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完善公共安全制度,建立健全与公共安全风险相适应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政府应急平台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应用系统,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和应急管理预案,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防范应对联动机制,整合,各方面应急力量和资源,提升社会协同应对能力。
三、全方位强化安全生产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预防控制体系、法治体系和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健全预警应急机制,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信息化、安全文化建设和宣传教育培训。力争全省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持续“双下降”,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性好转。
四、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实施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专项整治食品药品突出问题。落实党政同责,全面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全程可追溯机制和信用监管体系,从源头上治理“餐桌污染”。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机制,实现社会共治。

专栏28:社会治理能力建设重大工程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管理工作体系、社区矫正工作体系、病残吸毒人员收治救助工作体系、大数据警务云中心、侦控手段建设体系等基础项目。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中小微企业信用服务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专项工程,地方信用建设综合示范、与台港澳地区及周边省份信用合作建设示范、重点领域信用信息应用示范等示范工程。
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县(市、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社区、安全园区建设,石化、矿山、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防范,危险物品一体化监管体系、寄递物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以及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第四节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强化军地资源共建共享积极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纲要,构建平战结合力量体系,加强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专业保障队伍建设,持续做好国防动员准备工作,整合军地应急救援力量,提高联合保障、联合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着力建设军地兼容的基础设施,构建新型海防体系,加强军事设施保护,持续保障和改善驻闽部队训练、文化和生产生活等设施。切实推进集约高效的通用保障融合。大力弘扬古田会议精神。推进军地信息共享、人才共育、文化共建。
二、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重点发展船舰修造维保、北斗应用、陶瓷纤维材料、军工电子信息、通用航空及航空配件等产业,推动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园发展。建立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信息平台及优势民企(民品)参军推进名录定期发布机制,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优势民企参与军品建设。积极引进央属军企、创新型军民结合企业。推动科研院校参与部队重难点课题攻关、技术革新。推动宁德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支持龙岩等地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路径。
三、健全军民融合制度努力构建军民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政策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军地衔接、上下配套”的军民融合地方性法规体系。创新双拥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着力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就学、退役退休官兵移交安置、列入计划的伤病残退役士兵接收安置等问题,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拥军品牌,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再上新水平。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持续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健全国防教育联席会议和军地合署办公等制度。
[]

第十六章  推进法治福建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省的有机统一,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促进法律规范更加完备、法治实施更加高效、法治监督更加严密、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第一节  加强地方立法

一、完善地方立法体制机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完善制定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立法专家咨询制度。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工作。对立法争议引入第三方评估。积极争取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特别立法权。
二、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强化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严格立法项目申报遴选标准,开展立法项目论证,探索开展立法前评估。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提高政府立法公众参与度。健全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定期开展法规规章立法后评估。重视地方立法智库建设,探索建立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
三、加强重点领域立法重点制定并完善互联网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共服务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特殊区域开放开发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完善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及时修改和废止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要求的法规规章。

第二节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反腐倡廉

一、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规则,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程序。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健全重大决策跟踪评价、舆论引导、终身责任追究及倒查机制。
二、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积极探索跨部门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推进行政执法活动网上运行、行政执法事项进网办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
三、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政府内部监督,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金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加强司法、行政和审计监督,重视社会和舆论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完善纠错问责机制。
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积极推进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提高信息化、集中化水平。
五、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保持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扎实推进政风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的管理,着力防止廉政风险问题。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管理。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经济责任审计。

第三节  切实保证公正司法

一、支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完善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二、规范司法职权配置和行为推进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司法责任制、省以下地方法院和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司法体制“四项改革”,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深化厦门海事法院和福州铁路运输法院、检察院管理体制改革。探索设立知识产权法院、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深化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完善立案登记制度。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推进严格司法,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司法活动监督。
三、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程序。进一步加强司法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坚决打击暴力侵害、拐卖妇女儿童等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深化律师制度改革,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规范律师执业行为,逐步实行律师代理申诉制度。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保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

第四节  建设民主法治社会

一、加强民主建设坚持对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执行人大的决定、决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积极配合人大开展执法检查、人大代表视察及调研。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履职,就重大问题主动与政协协商,认真办理政协提案。密切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联系。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广泛征求各类咨询机构、专家学者和老同志的意见建议。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公民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
二、努力培育法治文化健全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度,深入实施“七五”普法。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推行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
三、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平台建设,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等创建活动。健全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体系。完善公证执业规范体系。深化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

第十七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本规划经过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具有法律效力。要举全省之力,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