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海洋气象发展规划(2016-2025年)

2017-02-22 来源:海洋局

第四节 协作加强预报预警服务
实现气象、海洋、交通、渔业等部门间的联合预警会商。建立海上
信息发布设施共享机制,基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各
部门现有广播电台、北斗预警机、户外大屏等发布手段,全面、快速、
准确发送气象、海洋预报预警信息。多部门协作建立基于风险管理的部
门应急联动服务机制,提高我国海洋气象预报预警和服务整体能力。
第五节 合作加强海洋气象研发
建立各级气象与海洋部门交流合作机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针
对台风、海上强对流、海雾、风暴潮、海冰等气象和海洋灾害预报预警
及海洋气候监测预测,合作开展相关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业务示范。
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海洋局加强顶层设计,在重大技术装备、海洋大气模
式等方面联合攻关,共同提升我国海洋气象业务核心技术水平。37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规划实施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规划的实施, 能够为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其有利影响主要包括:一是将加强海洋气候研究,深入了解大洋环流、
中尺度涡旋、厄尔尼诺和海-气相互作用等气候资源的效应机理,提高
气候预测能力,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二是将加强
海洋气象观测能力,提高对海上污染物扩散趋势分析和预报能力,相关
数据和产品能够服务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三是能够为近海风能、太阳
能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气象服务,促进清
洁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减少传统能源消耗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促
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四是将提升海洋气象预报预警能力,
提高对海洋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降低灾害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损失,为
沿海省份加快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支持,进而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环
境系统产生的压力;五是将集约建立气象、海洋多部门联合的综合观测
站网,全面掌握我国海洋气象基础资料,为有效开展涉海工程的环境影
响评价提供支撑,避免对海洋资源的无序、过度开采。
第二节 规划实施对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规划任务包括海洋气象综合观测、预报预测、公共服务、通信网络、
装备保障等五个部分,以海洋气象观测站点建设、电子信息类设备及气
象业务软件购置、人员技术培训为主,不涉及生产厂房建设,不存在有
毒有害作业和生产,不存在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会对海洋水文
动力、自然地理条件产生影响,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建设运行后,38
所用的观测、通信、数据处理、实验、检测等设备目前均在国内外广泛
使用,已经证实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总体上属于无污染的项目。
可能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主要问题是,装备保障基地建设过程中,施
工现场产生的一些污染,包括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所产生的施工噪
声,物料搬运、汽车运输、土方施工所造成的扬尘,施工人员生产过程
中产生的废水,施工机械、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
固体废弃物。需要尽可能减小上述污染因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三节 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一、科学设计、合理选址
规划实施过程中, 应全面考虑拟建区域、 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需求,
科学做好拟建工程项目的前期评估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采用环
保、节能的设计方案。海基观测站点的选址应避免对海洋渔业资源产卵
场、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区等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产生影响,岸基站点选
址应与周边环境发展相适应。
二、严格标准、强化管理
规划建设的观测仪器、 信息通信、 业务平台等涉及较多的电子设备,
应购置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产品,对工作场地做好电磁辐射防护措
施,定期检测电磁辐射水平,防止电子设备辐射对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
的健康产生危害。在施工中,严格执行环保规定,严格控制施工时间,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减少各种废渣、废水、废气、
噪声和扬尘的产生。39
第十章 资金筹措及实施安排
第一节 资金筹措
按照事权划分和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规划提出的建设任务和运
行维持资金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其中,中央投资重点用于高性能无
人机、雷达、探空系统、自动气象站等仪器设备,统一开发部署的业务
系统和信息网络平台,以及国家级培训、保障设施;其他仪器设备、雷
达塔楼等配套基础设施,以及服务于地方的相关业务基础能力建设等,
由地方投入支持。鼓励各级政府根据地方实际需求按照急需共建、互补
共建原则扩充建设岸基、海基监测设施,提升预报预警能力,加大对海
洋气象建设的投入。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
本进入海洋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领域,拓宽海洋气象建设及运行资金
来源,推动建立社会资本投入保障机制。
第二节 重点工程
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 主要任务和建设布局, 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
科学安排,选择最迫切的建设任务优先实施。考虑投资需要与可能,将
规划任务分为三期实施。建设条件成熟、填补观测空白、需求比较迫切
的任务安排在一期实施,搭建业务体系构架,积累海洋工程建设经验。
二期工程重点建立海洋气象业务体系,提升核心业务能力,增强服务效
益。三期工程以完善提升为主,全面实现各项建设目标,业务能力争创
国际领先水平。40
一、海洋气象综合保障一期工程
2016-2017 年,根据国家海洋权益气象保障迫切需求,针对海洋气
象突出薄弱环节,主要在关键海区、近海海洋气象灾害敏感区具备条件
的海岛、海上平台等开展海基气象观测,在沿海地区重点区域升级改造
和补充完善岸基气象观测,加强现有海洋气象通信网络和海洋气象装备
保障能力;提高海洋天气监测分析与资料融合同化能力,建设海洋天气
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发展台风等数值预报模式;加强海上信息发布手段
建设,开展海洋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区划等灾害风险管理工作,建设完
成军事保障等专业服务系统。通过本期项目建设,初步形成覆盖重点区
域和领域的海洋气象综合保障能力,海洋气象服务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得
到较大提升。
二、海洋气象综合保障二期工程
2018-2020 年,围绕增强国家海洋权益维护、保障国家海洋经济发
展、完善海洋气象灾害防御的气象服务能力,在关键海区、近海海洋气
象灾害敏感区实现海基气象观测站点的基本覆盖,在沿海地区补充完善
岸基气象观测系统,部署空基海洋气象观测系统等新型探测装备,提升
近海和远海的机动探测能力;建设海洋气象综合保障基地,提高稳定运
行保障水平;加强海洋气象通信网络建设,建立海洋气象信息共享系统
和海洋气象信息处理系统,提高海洋气象信息收集分发和数据应用能
力;发展海洋天气监测分析和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发展海洋气象数值预
报模式和集合预报系统,提高气象预报业务支撑能力;完善海上信息发
布手段; 完成海洋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区划; 建设近海航线和远洋导航、
渔业服务、港航物流等专业气象服务系统。通过本期项目建设,基本形
成覆盖全面、业务完整的海洋气象综合保障能力。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