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态效益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政府和广大民众
对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而气象因素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重
要因素之一。规划建设获取的以大气为核心的海洋气象综合观测信息,
将有助于理解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复杂关系,可为海洋污染
防治、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所需的气象
依据,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45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规划实施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海洋气象发展规划与气
象、海洋事业发展等相关规划的有效衔接,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设计、
分工明确、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加强资金筹措,确保规划任务落实。
发展改革部门做好衔接协调,积极落实建设投资;气象、海洋部门要加
强沟通协作,细化分解各项任务,相互配合支持,加强管理,指导和协
调海洋气象能力建设和运行。
二、加强标准建设,完善业务规范
加强气象、海洋、交通、渔业、公安等相关部门海洋气象数据、产
品标准建设,逐步实现海洋气象数据、产品格式和信息交互接口协议的
标准化,促进互联互通和应急协作活动开展。完善海洋气象业务规范,
推进海洋气象业务系统标准化、信息化和集约化,有效保障海洋气象业
务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
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整合科技资源,完善海洋气象技术创新体系。
大力开展海洋气象科技理论和重点领域研究,加大关键技术研发与创
新,大力推进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增强海洋气象业务培训能力,提高人
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应用预研,促进资料应用
制定新型观测设备的资料应用方案,多渠道落实资金,加大资料应
用预研究投入,调动企业、科研单位和业务单位各方积极性,确保新型46
观测设备获取的资料能够及时有效应用于海洋气象预报服务业务和科
学研究。
五、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认真分析海洋气象可引入市场机制的领域,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
进海洋气象服务市场的开放,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海洋
气象服务发展活力,提高个性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发挥政府投资撬动
功能,创新投融资方式,带动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海洋气象服务,
促进海洋气象服务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