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海洋气象发展规划( 2016-2025 年)

2017-02-22 来源:海洋局

第六章 加强海洋气象通信网络建设
气象通信网络是海洋气象业务的重要支撑。根据海洋气象业务需
求,依托气象广域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国内通信系统开展海洋气象通
信网络建设;通过海洋气象资料业务系统、区域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和业
务系统支撑平台,为海洋气象预报预测和服务提供信息处理能力支撑;
依托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CIMISS)与海洋部门综合信息系统,
提供统一的跨部门、跨行业海洋气象信息交换和资料共享服务。
第一节 海洋气象通信网络
海洋气象通信网络是海洋气象业务的基础传输平台,负责海洋气象
资料的收集和信息快速发布,是对气象部门现有通信网络的升级完善。
根据我国海洋气象业务体系布局,对现有全国气象广域网络系统、
国内气象通信系统软件和信息安全系统进行升级或增强,继续提升网络
传输能力,完善卫星通信应急备份和实时业务监控系统,满足海洋气象
数据传输、共享、服务和应用等方面的需求。在国家、省级升级气象广
域网络、国内气象通信系统和信息安全系统。
第二节 海洋气象信息处理
海洋气象信息处理系统为海洋气象数据处理、产品加工制作和业务
系统运行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包括海洋气象资料业务系统、区域高性
能计算机系统和业务系统支撑平台。31
一、海洋气象资料业务系统
海洋气象资料业务系统是对我国海洋气象观测资料进行质控处理、
加工存储和历史资料整编归档,对全球海洋气象信息进行分析的综合性
气象资料业务平台。
统一设计开发海洋气象资料业务系统,在国家、区域中心、省级分
级部署统筹集约的海洋气象资料业务系统,对海洋气象观测资料和全球
海洋气象信息进行高效、标准、规范的海洋气象资料收集、处理、产品
加工与存储,建立海洋气象数据标准体系,提供实时历史一体化的海洋
气象资料服务。
二、区域高性能计算机系统
区域级高性能计算系统主要承担区域内海洋气象数值预报业务及
科研任务,为区域内海洋气象数值预报业务运行及研发提供计算和存储
支撑。
在天津、上海、广州海洋中心气象台和沈阳区域预报中心,升级、
新建或租用海洋区域高性能计算系统,运行区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
式、 集合预报系统和资料快速循环同化系统, 加强模式开发和运行管理,
实现对本区域内计算、存储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统一高效的作业调度与
系统监控。
三、业务系统支撑平台
业务系统支撑平台是支撑海洋气象预报和服务等业务软件运行的
基础设施平台,能提供集约化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软硬件资源和配
套设施环境,并提供业务软件运行监控服务。
根据各业务系统对硬件平台和基础软件的要求,统一设计业务系统
支撑平台,在国家、区域中心、省级进行系统和设备的有机集成和融合,32
形成集计算、存储、监控、运行等为一体的业务系统支撑平台;对相关
单位原有业务平面、机房等配套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建设统一管理软
件系统,提供计算和存储资源管理、中间件服务和业务系统监控功能。
第三节 海洋气象信息共享
海洋气象信息共享系统面向涉海各领域、各层次用户提供多种海洋
气象信息共享服务,实现对海洋气象观测资料和全球海洋气象信息的跨
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存储、服务与共享。
根据各级、各部门信息共享需求,在国家、省两级扩展现有综合气
象信息共享系统功能,增加对海洋气象观测资料和全球海洋气象信息的
存储服务和共享能力,向涉海各领域的业务、科研、服务用户开放实时
海洋气象数据与产品。积极融入国际合作项目,完善海洋气象数据共享
服务规范,提供精细化、集约化、专业化共享服务。33
第七章 提升海洋气象装备保障能力
海洋气象装备保障系统由海洋气象综合保障基地、无人飞机保障平
台和海洋气象移动应急保障组成,为海洋气象观测业务的高效稳定运行
提供运行监控、测试维修、计量检定、物资储备、装备管理等保障服务。
第一节 海洋气象综合保障基地
海洋气象综合保障基地是海洋气象装备保障业务运行的主要载体,
能够为各项海洋气象业务稳定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基地分为国、省
两级,其中国家级海洋气象装备保障基地重点承担海洋气象综合观测全
网监控、国家级计量检定、观测设备试验考核等任务,省级基地承担本
级监控、计量检定、质量监督、物资储备和维护维修等任务。
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国家级海洋气象装备保障基地暨海洋气象观
测设备试验考核基地,部署海洋气象观测设备试验考核系统、运行监控
平台、计量实验室、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物资储备库及信息化管理系统;
同时部署测试维修等省级平台,承担天津海域海洋气象保障任务。
在其他沿海省建设省级基地,部署省级海洋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
平台、测试维修平台、计量实验室、应急物资储备库及信息化管理系统,
开展本省海域观测装备运行监控、计量检定和现场维护维修等保障业
务。同时,在上海依托现有气象装备保障机构和业务基础,建设海洋气
象装备质量检测中心,承担国家和社会海洋气象装备检测任务。
第二节 无人飞机保障平台
无人飞机保障平台是飞机综合探测系统的必备配套设施,用于无人34
机起飞降落和维护保障。无人飞机由国家级统一进行航线设计、飞行指
挥、探测作业和资料收集处理分发,但需要相对固定的起降机场、必要
的地面保障设施和地面工作人员完成飞机的放飞回收、停靠存放、维护
维修和物资补给等工作。
无人飞机保障平台部署在沿海省份的现有机场,由所在省级气象局
负责管理,配备飞机及机载探测设备的测试维护工具和仪器,储备一定
量的探空仪耗材和常用备品备件,能够对飞机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通
信系统等进行测试调试与日常保养,对机载探测设备进行计量检定和维
护维修。考虑到台风云系的影响范围较大、对飞机起降造成很大限制,
为确保台风期间无人飞机能够正常执行探测任务,综合考虑经济和技术
方面可行性,在浙江、福建和海南选址建设无人飞机保障平台。
第三节 海洋气象移动应急保障
海洋气象移动应急保障系统利用船舶等移动平台,以较高机动能力
和响应速度,对沿岸、近海及远海的海洋气象装备开展全面高效保障,
维护各项海洋气象业务正常稳定运行,满足海洋气象预报服务需求。
由海洋部门建设专用码头,购置专业浮标布放回收船、平台巡检维
护船,并配备必要的维修维护装备,开展海洋气象观测基础设施与设备
的巡检、维护、维修和保养,增强沿海观测设施保障能力,提高保障时
效。35
第八章 建立海洋气象共建共享协作机制
第一节 共建海洋综合观测站网
在气象、海洋等部门已有综合观测站网基础上,在技术允许和保密
安全的前提下,新建的气象、海洋观测站点应合理考虑空间布局、避免
重复设站,新建站点应采用统一标准、一站多能、共同选址、各自承建、
独立管理、协作运维的方式建设,同时搭载气象和海洋观测设备、采用
双份通信线路同时向气象和海洋部门实时传输观测资料;已有大型观测
设施应逐步进行改造,实现观测资料在气象和海洋等部门间的实时共享
传输,最终实现多部门合作建设,共同推进我国海洋气象综合观测能力
提高。
第二节 共用海洋综合保障设施
规划建设的海洋气象综合保障基地和设施向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开
放共享,联合开展海上观测装备研发和试验测试,并由气象部门归口承
担海洋气象装备计量检定和质量监督工作。充分利用海洋部门现有及拟
建的综合保障基地和码头、工作船(艇)等设施,联合开展海洋气象观
测装备的布放、回收、巡检、维护、维修和保养等保障任务,并由海洋
部门归口承担海洋技术装备的计量检定和质量监督工作。按照“谁受益、
谁投入,谁建设、谁维持”的原则,健全中央和地方政府、气象和海洋
等部门的维护保障经费投入机制,联合做好海洋气象综合保障工作。36
第三节 共享海洋气象数据产品
气象、海洋等部门在遵循保密要求及相关资料管理规定的前提下,
实时共享观测数据,范围包括海上浮标、船载气象站、地波雷达、
GNSS/MET 站、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和卫星遥感等。规划建设的海洋
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由气象和海洋部门共同制定数据产品标准,各级气
象、海洋部门通过专线实现互联互通和数据产品共享;交通、渔业、安
监、环保等涉海部门根据需要接入海洋气象信息共享系统,获取数据产
品,实现数据联通与信息共享。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