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
林造发〔201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长白山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各计划单列市林业局:
为进一步规范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科学指导退化防护林修复工作,提高修复质量和效益,我局研究制定了《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定(试行)》(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林业局
2017年1月24日
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定
(试行)
(试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1 -
第二章 标准与等级..........................................................- 3 -
第三章 修复方式与技术要求............................................- 5 -
第四章 生境保护............................................................- 12 -
第五章 作业设计............................................................- 14 -
第六章 档案管理............................................................- 16 -
第七章 质量评价............................................................- 17 -
第八章 附 则...............................................................- 19 -
附录 A..............................................................................- 20 -
附录 B..............................................................................- 21 -
- 1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科学指导退化防护林
修复工作,提高退化防护林修复成效,恢复退化防护林整体功能,
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内、人工起源退化防护林的
修复活动。天然次生严重退化防护林的修复可参照执行。
本规定不适用于原始林、《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
18337.1)规定的特殊保护地区的退化防护林。
第三条 术语和定义。
本术语和定义仅适用于本规定。
(一)退化防护林
因环境变化、造林和经营不当、遭受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
物危害等因素影响,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出现林
木枯死、濒死、生长不良等现象,稳定性降低,生态防护功能退
化甚至丧失,难以通过自然能力更新恢复的防护林。
(二)退化防护林修复
对退化防护林采取人工干预措施,改善林分结构和生境,提
高林分质量,恢复和提升生态防护功能的过程。
(三)枯死木
树体整体死亡的林木。
(四)濒死木
- 2 -
2/3 以上的树冠或树干枯死,或整株萎靡而濒临死亡的林木。
(五)生长不良木
生长发育水平达不到正常生长状态,明显偏低或处于基本停
滞状态的林木。
第四条 退化防护林修复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修复。遵循森林发
展演替、林木生长、树种分布等规律,合理确定修复方式,科学
设定林分密度,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并配置形成混交林,优化林
分结构,促进林分健康稳定。
(二)坚持严格生境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将生境保护理
念贯穿于退化防护林修复全过程,合理确定采伐方式,采取低扰
动整地、预留缓冲带、保留珍稀植物等保护措施,加强对修复林
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避免对生态系统形成不可逆的影
响。
(三)坚持先急后缓,突出改造重点。按照退化程度,先易
后难开展修复活动。先行修复出现大面积枯死、濒死的成熟、过
熟退化防护林及遭受严重灾害的退化防护林、粮食主产区的退化
农田防护林、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区的退化防护林。
(四)坚持生态优先,多效益兼顾。在满足生态防护功能要
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经营者意愿,合理配置部分生态和经济效
益兼顾树种,实行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相结合;在适宜地区,合
理配置景观效果好的树种,提升森林景观质量。
(五)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修复科技水平。学习借鉴国
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推广适用当地的成功修复模式和
技术,鼓励各地积极开展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升退化防护
林修复的科学化水平。
(六)坚持依法依规开展修复,强化资源管理。在修复过程
中,严格遵守林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等,严格林木采
伐管理,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确保修复工作依法依规开展。
第二章 标准与等级
第五条 界定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防护林可界定为退化防护林。
(一)林分衰败、林木生长衰竭、防护功能下降的成熟、过
熟林。
(二)主林层枯死木、濒死木开始出现,且株数比例达单位
面积株数 5%(含)以上,难以自然更新恢复的衰败林分。
(三)林分衰败,因林木枯死、濒死,导致郁闭度持续下降
至 0.5(含)以下,林相残败、防护功能明显下降的林分。
(四)因衰败枯死,连续断带长度达到林带平均树高的 2 倍
以上,且缺带总长度占整条林带长度比例达 20%(含)以上,林
相残败、防护功能差的林带。
(五)由于衰败枯死,防护功能持续下降,难以自然更新恢
复或难以维持稳定状态的灌木林可界定为退化灌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