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规划(全文)

2017-02-16 来源:内蒙古发改委

第三十六章 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
以保障人民健康为核心,加快健康内蒙古建设,提高基本公
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力,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
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发展,推广全民健身,切实保障居民健康。
第一节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健全重大疾病防控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疾病预防
控制、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采供血、健康教育等机
构建设,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增加服务项目,
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升精
神卫生、妇幼保健、老年保健、计划生育等服务水平。加大对重
大、新发、输入性和不明原因传染病控制力度,积极预防慢性病、
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提高公共卫生预测预警和处理突发
事件的能力。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倡导健康
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深入开展
爱国卫生运动,重视和加强红十字会工作。到 2020 年人均预期—139—
寿命达到 76 岁左右,5 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率控制在 13‰、孕产
妇死亡率控制在 26/10 万以下。
第二节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编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巩固以旗
县医院为龙头、苏木(乡镇)卫生院和嘎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
村牧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向农
村牧区流动。加强区域医疗中心、盟市医院、专科医院建设,完
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医
疗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引导卫生技术人员合理流动、多点执业,
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格局。 推动综合医院
老年医学、精神心理等学科建设,提升面向特定人群的医疗服务
能力。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开展家庭医生制度试点,探索家
庭医生首诊制和医保按服务人口付费的有效方式。 推进全区人口
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多部门、多领
域、多层级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借助京蒙医疗卫
生合作平台,提高我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到 2020 年每千人口
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 6 张,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到 2.5 人。
第三节 大力发展蒙医药中医药事业
坚持蒙中西医并重,扶持和促进蒙医药中医药事业发展。落
实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条例》和《扶持促进蒙医药中医药事业
发展的决定》 , 加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及设备的标准化建设力度,
加强蒙医药中医药专业人员培养,丰富蒙医药中医药服务内容,—140—
形成以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各级医疗机
构为载体的多层次蒙医药中医药医疗服务网络。 加强蒙医药中医
药国家和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名医工
作室建设, 推进蒙医中医全科医师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
设。建立蒙医中医“治未病”中心,构建集预防、治疗、康复、养
生保健、心身医学、老年养护、健康旅游为一体的蒙医药中医药
预防治疗保健服务模式。推进蒙药新药开发研究和蒙药剂型改
革,建设国家蒙药临床研究基地、蒙药制剂中心、道地蒙药中药
种植基地和蒙医药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做好特色技术、疗
法、 方药等挖掘整理及研究应用, 推动蒙医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
继续支持蒙医药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
药品目录》 。加强蒙医药中医药教学机构和学科专业建设,支持
蒙医药中医药师承教育与专业学位衔接试点。 促进各级蒙医中医
医院与养老、残疾人康复、旅游、文化等机构的合作,推动蒙医
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和远程会诊,推进“互联网+蒙医中医医疗”
发展,加强蒙医药中医药对外交流。
第四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
体化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
除逐利机制,健全补偿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分级诊
疗、双向转诊机制,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
区”的就医新格局。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141—
制和疾病救助制度。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理顺药品价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
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
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第五节 增强公民体质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充分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
共绿地及空置场所,新增一批便民利民的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
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体育锻炼设施,新建住宅小区、社区
楼人均室内体育设施不低于 0.1 平方米、人均室外体育设施不低
于 0.3 平方米。 推进实施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 实现苏木 (乡镇) 、
嘎查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 加快各类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
开放,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缩小体
育设施公共服务活动的半径,打造 10 分钟健身圈。大力开展全
民健身活动,推进专业、业余体育赛事发展。做好足球改革发展
试点工作,开展校园足球、社区足球和职工足球活动。办好全国
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和十四届全运会。到 2020 年人均体育场地
面积达到 2.5 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口比重达到
42%左右,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 90%。
第三十七章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落实人口发展战略, 优化人口结构,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关爱老年人,提高养老保障能力和服务—142—
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
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一节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适时研究出台新的
少数民族生育政策。健全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 、
嘎查村(社区)五级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
加强健康教育、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筛查、营养素补
充等服务工作, 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农村 5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
缓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加强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提
高人口信息采集、管理和使用水平,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
管理,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注重家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帮
扶存在特殊困难的计划生育家庭。预期到 2020 年全区总人口达
到 2660 万人左右,人口出生性别比控制在 107︰100。
第二节 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实施妇
女发展纲要,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进一步提
高妇女受教育程度,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
和社会管理能力。加强妇女劳动保护、社会福利、卫生保健、扶
贫减贫及法律援助等工作,完善性别统计制度,严厉打击暴力侵
害妇女、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儿童发展纲要,依法保
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改善儿童成长环境,
提升儿童福利水平, 消除对女童的歧视,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143—
加强婴幼儿早期启蒙教育和儿童社会行为教育, 注重儿童道德行
为规范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良好性格的培养。加强儿童食品用
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弃婴等违法犯罪行为。建
立健全农村牧区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妇女儿
童活动场所建设,在所有盟市和 50%旗县建立妇女儿童活动中
心,90%的城乡社区建立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
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儿童之家。
第三节 提升残疾人服务保障水平
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大残疾人事业发展投入力度,完善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拓展服务空间。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福
利补贴制度, 适时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
贴标准,扩大范围,提高补贴效能。实施“一对一”贫困残疾人精
准脱贫攻坚工程。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就业,依法推进按比
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坚持兜底保障与促进增收相
结合。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将残疾人社区医疗康复
纳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内容, 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
与医疗机构双向转诊制度,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提供
基本康复服务。继续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实施“残疾人
自强健身工程”。广泛开展志愿助残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残疾人
服务力度,加快发展残疾人服务产业,确保到 2020 年残疾人与
全区各族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144—
第四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建设以居家为基础、 社区为依托、
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加
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同步规划建设大型居住区养老配套
设施,增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
买服务、 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
供给,扩大社会化养老服务覆盖面和服务内容,优先满足高龄、
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需求。拓展养老服务领域,实现养老服务
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
紧急援助、临终关怀等方面延伸。积极探索异地养老等新机制。
逐步建立老年护理制度,提高对“空巢老人”和特困老人的服务水
平。合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岗位,促进
老年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稳
步提高养老保障和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建立高龄、失能老人福
利津贴制度,发展普惠性的老年健康医疗福利,推进“12349”为
老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继续发展老
年教育, 增加老年活动场所和文体设施, 支持老年文体团队活动,
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到 2020 年每千名老年人养
老床位达到 60 张。—145—
第九篇 推进和谐内蒙古建设 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第三十八章 建设法治内蒙古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区有机统一,坚定不
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
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边疆安全稳定,加快法
治内蒙古建设进程。
第一节 推进科学立法
坚持立法先行,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源开发、生态保护以及
政府自身建设等重点领域立法。开展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
实施性立法,积极推进创制性立法,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制
定程序,提高立法公众参与度。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建
立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推动出台配
套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更好地促进民族区
域自治法贯彻实施。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主动适应改
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好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第二节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推进依法行政,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
制度并实施动态管理,促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
定化。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146—
法制化。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
性审查机制,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
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化行政
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健全
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实现政府活动
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进严格司法,构建开放、动
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第三节 建设民主法治社会
坚持以法治方式来实现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从各层次
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
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充
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更加广泛、更加
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依法
推进基层民主,实现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自我监督。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
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加强公
民道德建设,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推
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
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依法打击各类非法行为。完善法律服务—147—
体系,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拓展公共法律服务领域,不断
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依法
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构建城乡均等的法律援助体系。
第四节 扎实推进廉政建设
坚定不移改进作风,加快推进源头防腐。坚持运用法治思
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完善相关法纪
规定。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
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积极推
进政务公开,加大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努力实现干部清
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第三十九章 建设平安内蒙古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
的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
会治理格局。
第一节 维护边疆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
围绕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加强国家安全力量和手段
建设,完善情报侦察工作体系,建立军地情报协作机制,严密防
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渗透破坏颠覆活动,始终把握
对敌斗争主动权,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加强意识
形态安全建设,巩固思想阵地、文化阵地、网络阵地,做实争取—148—
人心、凝聚人心工作。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强化重点管
控措施,加强“大情报”平台建设。推进应急处突力量和装备、基
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及警务保障能力建设,坚决防止发生影响
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重大敏感案事件、 规模性非法聚集事件和
各类暴力恐怖案件。加强政法综治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
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基层政权保障能力,推动各项执法制度建
设和执法规范化管理,夯实基层政权建设基础。加强边境地区管
理,继续推进爱民固边战略和草原 110 边境防控体系建设,改善
边境地区技术装备条件,提高管边控边能力。全面贯彻党的宗教
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引
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坚决遏
制毒品问题发展蔓延,保障人民健康幸福和安居乐业。
第二节 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以信息化为支撑,持续推进平安内蒙古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完善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基础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依
法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控工作, 打造网上网下一体化作战的打防
控综合治理模式,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有效
解决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共同维护治安
秩序,保障社会稳定。防范打击经济犯罪,整顿规范经济秩序,
确保经济安全。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
制。增强基层服务功能,推进社区和农村牧区网格化管理,实现
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抓好基层平安—149—
创建活动,深化平安乡村、平安社区、平安校园、平安单位、平
安矿区等系列创建活动,不断拓展创建领域、丰富创建内涵、创
新创建形式、提高创建时效,营造全社会共创平安、共享平安的
浓厚氛围和工作局面。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