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设长江经济带物流中心
123.优化物流业发展格局。坚持以交通为依托,以产业为基础,加快建设“一核三区多园六通道”。推进长株潭核心区物流一体化,重点发展两业联动、多式联运、航空物流、城市配送及电子商务物流。洞庭湖地区重点发展港口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农村物流。湘南地区重点发展公铁联运、无水港、农产品物流及快递物流。大湘西地区重点发展边贸物流及农产品物流。着力打造2-3家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支持建设20家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推进实施8大重点物流工程。依托国家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完善物流网络体系,构建6大陆水空物流大通道。
124.促进物流业集约发展。推动物流业走向国际市场,引导物流资源跨区域整合,加快形成区域一体化物流服务格局。促进电子商务、邮政快递、现代交通、物流配送与现代产业体系有机对接和配套融合,提升物流业服务供给能力。整合物流园区、物流设施,引导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聚集。鼓励物流企业拓展增值高端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培育新增5家5A级物流企业、15家4A级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化运作,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125.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发展定制化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发展专业运输方式,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智能运输系统。支持物流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推广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鼓励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建设,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
到202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比2015年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第三节 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126.发展特色金融。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争取长株潭绿色金融改革试点,鼓励发展绿色债券、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环保基金等创新型金融产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绿色环保产业。优先发展科技金融,完善全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创新科技型企业投融资模式、产品和服务,支持科技银行、保险、担保、资产评估与交易等机构发展,加快设立发展种子基金和科技孵化基金,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双创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加快发展文化金融,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争取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试点。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政策引导,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积极培育互联网金融,鼓励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融合创新。探索发展股权众筹、债权众筹等直接融资新模式。
127.推动金融机构集聚。鼓励境内外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引导设立财务公司。推动组建民营银行、资产管理、汽车金融、消费金融、金融保理等金融机构。规范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机构发展,推进再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数据中心、研发中心、呼叫中心、灾备中心等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支持金融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区域金融资源,健全地方金融体系。做大本土金融机构,打造省级金融控股、保险、担保和投融资等集团。深化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改革,推动长沙银行上市。
128.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落实政策措施,显著提高直接融资。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支持符合条件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交易融资。支持企业运用私募基金、收益债券、股债结合等融资方式进行直接融资。鼓励企业海外上市和发行债券,扩大企业债券、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发行规模,利用资产证券化工具盘活存量资产。支持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产权交易市场。发起设立省级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一批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并购基金、夹层资本等落户湖南,打造内陆股权投资基金高地。高效推动“险资入湘”。建立健全开放包容、平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推进民间融资阳光化。
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5%以上,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四节 打造健康产业基地
129.发展医疗服务业。鼓励社会办医,支持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支持社会办康复、老年病、精神病、临终关怀等紧缺性医疗机构。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规范护理服务管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130.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开辟老年护理、健康咨询、陪护就医等消费新领域,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131.支持健康服务业多元发展。发展心理健康、母婴照料、营养保健、美容整形、健康体检、健康管理、慢性病预防等服务。发展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组织以及运动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整合生态、医疗、中医药等特色养生保健资源,发展健康疗养产业,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第五节 推动服务业专业化品质化发展
132.专业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生产制造的融合度,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推进制造业服务化。鼓励服务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促进创业服务、科技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信用评级、知识产权、节能环保、检验检测、商务会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发展。
133.品质化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积极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家政服务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各类专业市场转型发展,引导传统商贸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整合,向供应链协同平台转型。加快服务产品和业态创新,促进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休闲娱乐、体育服务、教育培训等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
第十五章 加快完善现代基础设施
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绿色化发展的要求,加强以交通、能源、水利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化水平和支撑保障能力。
第一节 完善综合交通网
134.强化铁路运输网。抢抓中西部铁路通道建设机遇,加快怀邵衡、黔张常等快速铁路,蒙华等铁路新线,洛湛、渝怀、湘桂等既有线扩能改造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常德至岳阳至九江铁路、兴义至永州至郴州至赣州铁路、安康至张家界至衡阳铁路,规划研究襄阳至常德至永州至南宁高铁通道、石门至慈利至张家界、铜仁至吉首高铁连接线等项目,重点推动时速250公里及以上的张家界至吉首至怀化铁路、渝长厦铁路(常益长段、长沙至赣州段)等建设,实现高铁覆盖所有市州,形成全省2小时高铁经济圈及以长沙为中心由怀邵衡、张吉怀、黔张常、常益长、沪昆客专、武广客专组成的高铁环线。完善全省铁路站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长沙(株洲)、怀化、衡阳三大铁路枢纽建设,建设具有增值服务功能的铁路客货运中心。到2020年,铁路通车里程达到6000公里左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安全高效、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铁路网络。
图3 湖南省“十三五”铁路布局示意图

135.优化公路运输网。优化高速公路网,重点推进新增国高网项目、繁忙路段扩容项目、出省通道和断头路建设,实现与周边六省高速公路多通道高效衔接,形成"七纵七横"高速公路骨架网。提高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与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普通国道、重要景区连接路,建设连接水路、铁路和航空枢纽及高速公路互通的集散通道,加快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规划项目。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实施建制村优选通达路线加宽工程、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建设,完善农村公路路网。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000公里以上,国省干线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超过50%。
图4 湖南省“十三五”高速公路布局示意图

136.提升水路运输网。协调推进长江航道治理,全面推进“一纵五横”高等级航道建设,加快将淞虎航道打造成湖南入长江第二航道,建设通达便利的内河运输网。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将岳阳城陵矶新港打造成为长江中游重要的航运物流中心,将长沙霞凝港区打造成专业化运输核心港区,提升长沙、岳阳、株洲、湘潭、常德、益阳、衡阳等重点港口功能。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培育港口龙头企业,鼓励物流向港口码头集聚。到2020年,三级(1000吨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400公里左右。
图5 湖南省“十三五”航道及港口布局示意图

137.拓展航空运输网。实施长沙黄花机场飞行区东扩、空港配套等项目,适时启动第三跑道规划研究工作,打造长江中游重要的国际空港枢纽。推进张家界、常德、怀化机场改扩建和永州零陵机场迁建项目,新建武冈、岳阳机场,规划建设湘西州、郴州、娄底机场,规划研究邵东军民两用机场。形成“一枢纽一干多支”航空运输体系。完善航线网络,开辟新的国际航线,提高长沙飞往主要城市航班密度,加快发展通用航空,加强支线机场航班航线培育。到2020年,实现地级城市1.5小时车程可以享受航空运输服务,所有市州有通用航空机场服务保障设施。
138.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长沙(株洲、湘潭)、岳阳、怀化、衡阳、常德等全国性、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强化枢纽站点便捷中转,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私人交通等设施与干线铁路、干线公路、机场等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将黄花机场和长沙高铁南站打造成全国复合型交通枢纽。统筹货运枢纽与开发区、物流园区等空间布局,完善枢纽站点服务功能,加强枢纽站场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不同运输方式在枢纽站点的联程联运和高效集疏。鼓励发展多式联运,提高集装箱和大宗散货铁水联运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