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湖南省十三五规划(全文)

2017-02-16 来源:湖南日报

  第四节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

  109.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电力、钢铁、水泥、有色等重点行业治理,加强石化、化工、印刷、电子信息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强化工地扬尘监管,清理整治城市周边采矿、采石和采砂企业严格治理餐饮业烟尘排放,推广使用餐饮油烟净化设施严控秸秆露天焚烧。加强机动车环保管理加快淘汰黄标车,推广新能源汽车。

  110.加强水环境治理深入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重点推进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推进四水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推进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强河湖连通、血防工程建设和河道保洁。加强城市水生态保护、治理和修复推进长沙、郴州、凤凰等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开展省级水生态文明县城、乡镇、村庄试点推进长沙县、株洲县、韶山市、苏仙区等全国农村污水统筹治理示范县建设。升级改造、配套完善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削减生活排污总量,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强化重点行业、产业园区、船舶港口水污染治理。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建设城市第二水源,确保饮用水安全。

  111.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制度,构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编制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对耕地实行分区用途管控强化工业污染场地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推进实施“沃土工程”、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生物有机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到2020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提高10%。

  112.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加强源头治理,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强化精细化管理和指标刚性约束。禁止无证排污和超标准、超总量排污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对主要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把工业污染源减排作为总量控制重点,提高工业源污染防治水平完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削减城镇化过程带来的新增污染物。

  113.防控危化物污染加强化学品、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性物品等规范化管理,建立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和处置等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实行流量流向登记制度。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企业内部台账实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

  114.健全环境治理体系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建立交叉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市场体系加强系统治理,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统一监管推行全流域、跨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和城乡协同治理模式,探索实施流域、区域污染补偿政策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严格环保执法,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加大环保督察巡视力度。全面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扩大环境决策的公众参与,畅通环境污染举报渠道。

  第五节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

  115.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天然林保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保护培育森林生态系统提升森林质量效益。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强化湘资沅澧四水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与治理,推进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打造水生态网,维持河流生态流量和生态水位保护和恢复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推进长江珠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推进退耕还林、退化防护林修复、湿地保护与恢复、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有步骤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的居民实施生态移民。

  116.扩大生态服务供给加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保护力度。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适度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服务和产品。加快城市森林、城市湿地、城乡绿道、郊野公园等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森林城市,建设森林小镇创新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发展模式,坚决制止破坏绿心的违法违规行为建设国际品质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

  117.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加大典型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和景观多样性保护力度加强极小种群、极度濒危物种、重要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加强珍贵物种遗传资源保护和培育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完善外来物种监测预警管理机制严格外来物种引入管理。

  118.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督有效的生态文明制度,全面建成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监管体制,建立国土空间保护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推进城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建立覆盖全省、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完善和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法律法规,健全生态环境执法和司法体制强化生态文明法治保障。完善生态文明道德文化制度健全生态文明公众参与机制。

  第十四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结构、稳增长的战略重点强化特色优势,拉伸发展短板培育新兴业态,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中心。

  第一节 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119.整合特色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为基础以文化为灵魂,优化旅游功能区布局重点建设长株潭都市休闲、张家界国际生态度假、环洞庭湖泊度假、韶山红色经典、崀山生态民俗、南岳祈福康养、凤凰文化体验、炎帝神农文化、九嶷生态文化、东江湖休闲度假和梅山文化体验等湖湘特色旅游区。

  120.打造精品景区推进武陵源、崀山、老司城等世界遗产旅游目的地建设。完善韶山毛泽东故里、宁乡刘少奇故居、平江起义旧址等红色经典景区建设大湘东红色旅游经济带。优化提升南岳、岳麓山·橘子洲、岳阳楼、东江湖等传统知名景区推进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洞庭湖湿地公园、浏阳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支持曾国藩故居、凤凰、桃花源、炎帝陵、矮寨、万佛山、紫鹊界梯田等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洞庭湖、柳叶湖、汝城温泉、大围山、大王山等创建等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大湘西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湘潭(韶山)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

  121.完善旅游设施加快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咨询中心完善旅游交通网,打通景区断头路、瓶颈路增强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以及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服务功能。加强重点旅游场所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推进“厕所革命”。发展智慧旅游完善信息平台,提供便捷、多元、个性化信息服务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122.提升品牌形象加强标准化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倡导文明旅游。全力打造“锦绣潇湘·快乐湖南”旅游品牌创新办好湖南国际旅游节、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和中国湖南旅游产业博览会。全面开放旅游市场建设和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和管理服务品牌。加大对境外主要客源市场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境外游客来湘观光。

  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超过9000亿元,接待游客达到9亿人次。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