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 发改规划〔2017〕277号

2017-02-16 来源:发展改革委网站

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落实金融、财政等支持政策,降低农
民工创业门槛,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实训基地建设,强化返
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结合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特色镇建设,
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农民创业园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第五章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统筹推进交通、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打
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连通水平,推进军地资源优化配置、
功能兼容、合理共享,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和保障能力。 第一节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打造空海航运体系。以南宁、海口机场为重点,以湛江、北
海、玉林、儋州机场为支撑,若干通用机场为补充,形成分工明
确、合作紧密的机场群。提升南宁、海口机场的国际化水平,实
现与东盟国家主要城市航线全覆盖,构建面向东盟的空中国际门
户。优化沿海港口布局和分工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
突出海口港和北海港的客运功能,突出湛江港、钦防港群的货运
枢纽港功能,突出茂名港和洋浦港的货运功能,有序推进邮轮码
头建设,加快深水泊位、专业码头和深水航道等配套设施建设。
强化港口集疏运体系规划建设,提高多式联运水平。培育发展金
融、保险、海事、信息等港航服务业,增强港口辐射能力,打造
24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
加强与东盟国家陆路互联互通。研究建设南宁—崇左铁路,
推进东兴—芒街—下龙—河内、凭祥—河内高速公路等跨境公路
建设,对接泛亚铁路,提升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互
联互通水平。提升边境口岸集疏运能力,加快建设防城港—东兴
铁路、崇左—水口高速公路等,实现边境口岸与城市群内部多通
道高效联通。
畅通对接“三南”陆路通道。建设南北陆路新通道,推进南
宁—贵阳、合浦—湛江高速铁路建设,规划建设防城港—文山—
蒙自铁路,推进湛江—海口铁路改造,强化与成渝、黔中、滇中
等西南地区城市群的联系。推进南宁—柳州—长沙高速公路扩建
和铁路改造,建设玉林—桂林高速公路,提升外联中南地区的能
力。推进茂名—深圳铁路建设,加快实施黎塘—湛江铁路电化改
造,规划研究茂名—广州铁路,积极推动南宁—浦北—云浮高速
公路建设,加强与珠三角城市群的联系。
构筑城市群内快速交通网络。以南宁、海口、湛江全国性综
合交通枢纽为支点,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通铁路等多层次
轨道交通和高等级公路为骨干,构建“两横两纵一环”综合交通
网络。打通防城港—钦州—湛江—阳江沿海高速铁路通道,推进
南宁—崇左城际铁路和南宁—浦北—云浮高速公路建设,构建
“两横”骨干通道。提升南宁—北钦防高速铁路城际服务功能,
规划贵港—玉林城际铁路,开展湛江—海口跨海通道前期论证,
25
构建“两纵”骨干通道,力争实现主要城市间 2 小时通达、邻近
城市间 1 小时通达。贯通广西滨海公路、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形
成“环湾”交通通道。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提级改造,加强地区间
互联互通,提升交通网络覆盖范围和连通程度。规划建设防城港
—崇左—靖西沿边铁路,推进边境公路提级改造工程。
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
要求,强化重点区域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协调,完善重大交通
设施布局和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综合交通枢纽建
设,打造枢纽城市内部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安全便捷换乘换
装体系。优化运输组织,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城际、城乡客运服
务公交化运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间的“一票到底”联运服务。
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样化、专业化货运服务方式,
实现全程无缝衔接的一体化运输服务。强化信息资源采集、整合
和研判,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
兴技术,促进互联网与交通网融合,提高客运网和物流网安全性
和信息化水平。
专栏 3 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铁路
加快建设南宁—贵阳、合浦—湛江高铁,江门—茂名、湛江东海岛疏港铁路,实施黎塘
—湛江铁路电化改造
规划建设防城港—东兴、防城港—靖西、茂名博贺疏港铁路、洋浦支线铁路,规划实施
玉林—北海、益阳—玉林、湛江—海安、茂名—广州等铁路改造
公路
加快推进凭祥—越南河内、东兴—越南下龙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玉林—湛江、汕头—
湛江、桂林(荔浦)—玉林、北海—柳州、南宁吴圩—浦北—云浮、万宁—儋州—洋浦等高
速公路,实施柳州—南宁、南宁—钦州—防城港高速公路和沈海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扩容改造
工程
26
注:具体工程项目以国家相关专项规划为准。
图 5 北部湾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图
第二节 打造高速共享安全的信息网络
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中国—东盟海陆跨境光缆
等国际通信设施和中国—东盟区域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以
建设云浮罗定—茂名信宜、吴川市区—湛江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和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广
西滨海公路等项目,推进广西沿边公路改造
水运
建设湛江港东海岛港区航道、防城港企沙南 30 万吨级航道、钦州港域 30 万吨级航道和
20 万吨级航道、北海铁山港域 15 万吨级航道、阳江港 10 万吨级航道、茂名港博贺新港区
航道、珠江—西江航道等工程以及湛江港 30 万吨级航道改扩建等工程,建设防城港港域 20
万吨级锚地、钦州港域 30 万吨级危险品锚地、北海铁山港域 10 万吨级 LNG 大型专业锚地、
湛江港锚地改扩建等水上支持保障系统
枢纽
综合枢纽。建设南宁、海口、茂名、儋州等城市的综合客运枢纽以及徐闻港区综合交通
枢纽
铁路枢纽。建设南宁铁路物流中心、南宁五象站、湛江西客站
港口枢纽。结合中科炼化项目实施建设配套码头,建设湛江港霞山港区通用码头、华信
洋浦石油储备基地配套码头、防城港企沙南 30 万吨级码头、防城港港域 40 万吨级码头、茂
名港博贺新港区通用码头以及湛江港宝满港区扩建等工程
机场枢纽。建设南宁机场第二跑道,实施海口机场扩建工程,新建玉林机场、儋州机场,
研究迁建湛江机场,规划建设一批通用机场
27
南宁为核心的技术合作、经贸服务、信息共享、人文交流等平台,
建立网络教育资源互换共享机制。
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区域高速网络布局,加
快通信枢纽和骨干网建设,提升网络质量。实施“宽带城市群”
工程,提高百兆接入能力,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建成城市群高速
宽带网。实施“无线城市群”工程,实现第四代移动通信(4G)
网络城乡全覆盖,实现热点区域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WLAN)
全覆盖。整合城市“公共云”资源,建设南宁、海口、湛江三大
综合数据服务中心,提高云资源应用水平。
搭建城市群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大数据基础资源体系,整合
信息资源,推动跨城市、跨部门数据全面对接和共享。构建统一
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城市群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
同,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制定相关技术体系、
标准规范和推动机制,实现应急、公安、交通、消防、国土等多
部门信息跨区域互联共享和协同联动。推进物流信息公用共享,
构建覆盖城市群、联通全国、对接东盟的智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突出重点,提升网络安全整体保障
水平。贯彻实施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城市群网络安
全工作监管。以城市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安全为重点,
实现信息化建设与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严
格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和各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建立健全
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机制,加强实时监测、通报预警、应急
28
处置工作,严厉打击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安全的网络违
法犯罪活动,构建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保障和促进城市群信
息网络数据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节 强化节水和水安全保障
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以解决工程性缺水和饮水安全问题为
重点,共同推进跨区域重大蓄水、提水、调水工程建设,重点实
施南渡江引水工程。加大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再生
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综合利用,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应用,
建立多水源互济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专栏 5 水安全保障工程
大中型灌区
推进驮英水库及灌区、红岭灌区工程建设,以及雷州青年运河罐区、高州水库灌区、合
浦罐区、钦灵灌区等大型罐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罗坑水系灌区、根子水库灌区等中
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
引调水
实施南渡江引水工程,开展玉林龙云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论证
重点水源
建设迈湾水利枢纽、天角潭水利枢纽等大型水库
跨界河流治理
整治中越界河披劳河、北仑河、左江流域界河段等
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严格保护邕江—郁江水系等河流型
专栏 4 信息基础设施重点工程
信息北部湾建设工程
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形成以南宁为支点的中国—东盟信息枢纽。构建中国与东
盟的网上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南宁区域性国际信息中心建设。支持南宁、海口开展网络升级
和应用创新示范工程,实现热点区域免费高速无线宽带局域网(WLAN)全覆盖。新建海口
—湛江出岛光缆。完善城市群内部的光缆连接,提升骨干网络容量,扩大光纤到户和 4G 网
络覆盖范围
宽带城市工程
开展城市宽带提速网络升级改造。城镇家庭用户宽带接入能力普遍达到 20Mbps 以上,
并具备平滑升级至 100Mbps 的能力。加快布局下一代互联网,积极布局 5G 网络
宽带乡村工程
推进南宁、湛江、茂名、阳江等市行政村通光缆,提升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率
29
与大王滩、洪潮江等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
地保护要求,建立健全流域上下游地区饮用水环境风险综合防控
和协同处置制度,共同防范和妥善应对饮用水突发环境事件。调
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周边树种,禁种速生桉。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强化流
域和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开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布局水资源论
证,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
严格控制入河污染负荷。强化工业、农业、生活和服务业等领域
节水,在城市新区或社区推广中水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 第四节 提高能源清洁安全保障水平
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保障安全的沿海电
源基地。安全稳妥推动阳江、防城港、昌江等核电建设,有序发
展天然气发电。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推动陆上和海上风电
资源开发,推进海洋能工程化应用与示范,因地制宜推进农光互
补、渔光互补等分布式光伏建设,积极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
天然气车船,推进生物质能源发展。严格控制火电规模,新建燃
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在严
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前提下,推动北部湾和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利
用。加强能源国际合作。
完善能源储运体系。完善城市群内电力主网架结构,加快实
施南方电网跨海联网二回工程,开展城乡配电网升级改造和智能
电网建设,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快沿海大型石
30
油、液化天然气(LNG)储备基地建设,完善主要城市与各炼化
基地间的成品油输送管道、与各主要气源点间的天然气主干管
网。统筹港口分工,推动北部湾大型煤炭储配基地和防城港、北
海煤炭物流园区建设。 第五节 共筑防灾减灾体系
健全气象灾害防控体系。建设气象多灾种综合监测平台,强
化灾害性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预报预警和实时监测。提升应对气
象灾害能力,建设人工影响天气湛江试验基地和琼州海峡气象安
全保障系统。提高海洋预警报精度和时效,增加渔港、避风锚地
等避风点布局密度,提升建筑物、交通设施、供水电力通讯设施
等防御能力,强化海上搜救、渔业生产安全以及海上突发事件等
海洋环境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台风等极端气象灾害。
健全水旱灾害防控体系。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江海堤围
和水库(闸)除险加固,增强江河水库蓄引调洪能力,完善城市
防洪排涝设施,有效防御洪涝及风暴潮。建设江河湖库水系连通
工程,推进海南岛西北部、雷州半岛、北钦防等重点地区抗旱治
理。
健全防震减灾体系。健全地震(海啸)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提升地震信息服务能力。加强区域和城市生命线系统抗震设防,
严格落实区域内各类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加强城市避难场所建
设,完善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强化应急保障能力。
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加强雷州半岛等重点区域地面沉降
31
监测,开展大型矿山地质灾害调查,勘查排除重大地质灾害隐患。
深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工程治理和搬迁重建,有效防治滑
坡、山洪、崩塌及危岩、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健全消防等公共安全体系。结合石油化工、港航运输、物流
商贸、能源储运等产业集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城乡公
共消防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配备、物资储备,加快发
展专业灭火救援队伍,提高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 第六章 共建蓝色生态湾区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北部湾城市群核心竞争力,必须把保住一
泓清水作为不可突破的底线,坚持陆海联动、生态共建、环境共
治,建好蓝色生态湾区。 第一节 构筑陆海一体生态安全格局
共建区域生态屏障。坚持群内群外生态建设联动,加快推进
与城市群生态安全关系密切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重点推动大
明山水源涵养及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六万大山—云开大山水源
涵养生态功能区、四方岭—十万大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功能区、云雾山—天露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生态功
能区、海南岛中部水源涵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等的保
护和修复,建设环湾滨海生态保护带,构筑环绕城市群的生态屏
障,维护蓝色海湾生态安全。严格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开发区域的
监督管理。加强外来有害生物监测防控。
建设水系生态廊道。构建以左江、右江、邕江、郁江、绣江
32
等西江水系和南流江、钦江、北仑河、九洲江、鉴江、漠阳江、
南渡河、南渡江等独流入海水系为主体的河流绿色生态廊道,严
禁围垦河湖水域,维护河湖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加强珠江
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生态系统保护
与修复,开展湖滨带、重点湖库及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
升农田、农村集水区河段滨岸植被面源污染截留功能,提高城市
河段植被的固岸护坡和景观等生态服务功能。
加强海岸线保护与管控。优化近岸海域空间布局,严格控制
围填海规模,强化岸线资源保护和自然属性维护,加强生态修复,
确保自然岸线保有率稳步提高。优化存量占用、严控增量建设,
按照海洋功能区划,提高开发岸线利用率和配置效率,实行分区
管控,最大限度降低城镇建设、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对海岸线的
干扰和破坏。建立海岸线管理省际协作机制,建立健全海岸线动
态监测机制,加强对占用岸线项目建设的跟踪监测和动态监管。
强化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沿海基干防护林带红树
林、海草床、河口港湾湿地、海岛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
重点推进茅尾海、涠洲岛—斜阳岛珊瑚礁、合浦儒艮、山口红树
林、湛江红树林、徐闻珊瑚礁、雷州白蝶贝、茂名放鸡岛文昌鱼、
海陵湾近江牡蛎、鉴江口尖紫蛤等重要海洋保护区保护与建设。
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力度,加快开展近岸海域湿地生态系统和典型
海岛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健全中越北部湾海洋生态保护国际
合作机制。
33
图 6 北部湾城市群生态安全格局示意图
第二节 推动环境联防联治
加强跨界水体污染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推进水污染防治,
重点加强九洲江、鹤地水库、黄华江、罗江等粤桂省际跨界河流、
水库及南流江、鉴江、昌化江等跨市河流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开
展近岸海域水环境保护,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实施入海污染物
总量控制和考核,严格约束陆域入海污染负荷,倒逼滨海地区产
业绿色发展。
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突出治理好大气颗粒物污染,
力争城市空气质量全面达优。重点抓好电力、冶金、石化、造纸
等工业源治理,协同推进移动源、生活源、农业源综合治理。实
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行绿色交通,推进港口船舶大
气污染防治。大力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以及生物质成型燃料等
可再生能源。强化噪声源监管。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