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得到重大改善。着力抓好“十大民生工程”,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7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3767元和6936元,年均增长11.5%和13.1%,高于经济增速。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96.7万人,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实现全覆盖,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比2010年提高86.3%、186.4%,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城市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更加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81.87万套(户),改造农村危房95万户。“两基”攻坚目标圆满实现,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部免除学费。舟曲泥石流、东乡县城滑坡等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兰州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制度建设改革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等取得新进展,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042项,削减幅度达到90%以上,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结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推开,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就业、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统筹对内对外开放,与33个国家建立52对国际友好城市,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金昌海关正式开关,兰州、敦煌航空口岸对外开放,开通16条国际和地区航线,“天马号”、“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
尤为重要的是,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和作风保证。同时,依法治省开启新征程,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局面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关系深入发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甘肃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国际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大环境下,虽然“十二五”部分预期性指标略低于规划目标,但全省经济仍保持两位数增长,国家分解下达的12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历史上经济总量扩张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表1 “十二五”规划主要预期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主 要 指 标
“十二五”规划预期目标
2015年
“十二五”
累计或
年均增长
2015年预期
累计或年均增长(%)
实际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8700
>12
6790.32
10.55
人均生产总值(元)
31600
12
26165
10.2
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8400
>20
8626.6
23.7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750
>15
743.9
16.04
城镇化率(%)
>40
[5]
43.19
[7.07]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5
[15]
92
[22]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30
[8]
32
[10]
研究与开发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1.5
[0.4]
1.1左右
—
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54
[0.03]
0.54
[0.03]
城镇登记失业率(%)
<4
—
2.14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130]
43.7
[196.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100
17.5
2907.22
15.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4
—
<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6000
15
23767
11.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800
15
6936
13.1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120
9
81
2
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
2.2
10
1.1
-4
全省常住人口数(万人)
<2753
7.3‰
2599.55
<7‰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0
[9.5]
93
[12.5]
耕地保有量(万亩)
6979
[-10]
6979
[-10]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
69
[-29]
53
[-46]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18
[4.5]
19.1
[5.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万元)
1.221
[-15]
1.10
[-21.8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吨/万元)
2015年比2010年降低16%
2015年比2010年降低20%以上
主要污染
物排放
化学需氧量(万吨)
37.6
[-6.4]
36.57
[-9.13]
二氧化硫(万吨)
63.4
[2.0]
57.06
[-8.31]
氨氮(万吨)
3.94
[-8.9]
3.781
[-14.11]
氮氧化物(万吨)
40.7
[-3.1]
38.72
[-7.9]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11.86
[0.58]
11.86
[0.58]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净增683
净增大于700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309.5
[67]
309.5
[67]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5
—
>97
[2]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
8
[60.51]
15.78
[81.87]
注:1.2015年数据为统计快报数;
2.>为达到以上,<为控制在以内,[ ]内为五年累计数;
3.人口年均增长为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
4.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二节 发展环境
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总的趋势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增长方式、供需关系和治理结构深刻调整,发达国家在抢占技术优势的同时强化经贸规则主导权,新兴市场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性调整,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加快重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通道,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转型升级阶段,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为主的新旧转换时期。我省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结构调整在推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发展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上日益发挥着核心作用,资本、技术、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结构性改革步伐明显加快。从面临机遇看,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正在孕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采取超常规措施对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倾斜支持,释放了一系列发展利好政策,为我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面小康增添了新动力;“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加快向西开放步伐,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及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速度加快,为我省以开放促开发带来了新契机;经济文化生态三大国家战略平台深入实施,经济转型升级产生巨大需求等政策、市场机遇多重叠加,为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新空间。从面对挑战看,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延续疲弱复苏态势,对我国经济增长带动力减弱,对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需要努力化解。国内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经济下行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减速、工业品价格下跌、实体企业盈利弱、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负面传导效应需要努力化解。我省属欠发达地区,发展阶段滞后,经济总量小,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原材料工业占比高,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弱外送不足,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重化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传统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和成本压力风险加大;交通、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滞后的矛盾依然突出,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工程性资源性缺水并存,水土资源不匹配,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薄弱、保障水平低,脱贫攻坚任务繁重;非公经济发展缓慢,对外开放程度低,市场主体发育不足;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完善,创新创业活力不强;高精尖和实用型人才缺乏、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难,人才支撑能力较弱,这些困难和矛盾需要下大力气化解。
综合判断,我省“十三五”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依据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和进入新阶段的发展任务,准确把握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增速转变、动力源头由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区位观念由偏远内陆向开放前沿转变、机遇政策由多重叠加向加速释放转变、资源开发由存量优势向集约利用转变、环境条件由基础薄弱向加快完善转变、发展层次由传统经济向新兴产业转变、整体形象由落后状态向后发优势转变的趋势特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趋利避害、主动作为,在转型升级上取得新突破,在发展动力上实现新转换,在化解矛盾上打开新局面,在补齐短板上取得新进展,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甘肃精神,弘扬“铁人”精神、“南梁”精神,带领和团结全省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必须树立发展新理念,把贯彻国家战略与甘肃实际相结合,抢抓发展新机遇,把握发展新趋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我省经济社会更长远和更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