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教职成〔2016〕9号

2017-02-15 来源:教育部网站

(二)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程

通过实施产教融合工程等,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工科学生实践能力。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1.推进工程博士试点工作,培养中国制造领军人才。在实施相关重大建设工程、重点项目时统筹安排人才开发培养经费,并纳入项目实施评价考核体系。

2.支持高等学校面向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与相关骨干企业、创新中心等加强合作,共同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示范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综合改革,强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依托部分示范性学院,联合制造业重点企业或科研院所,建设协同育人实践基地,形成面向制造业重大专项、覆盖重点领域、带动相关专业整体发展的协同育人开放共享平台。

3.在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中,围绕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支持有关地区、部门举办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培养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大规模的制造业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和岗位培训。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领域累计完成10万人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

4.依托“千人计划”,分层次、有计划地引进1000名能够突破制造业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发展或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互联网+制造”领域高端人才。

5.依托“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创新设计能力、推进科技成果专业化目标,以项目成果或实际贡献作为重要评价指标,重点从海外知名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持一批制造业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发展。面向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建设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快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望形成持久经济增长点的相关领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急需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6.在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中,引导各地面向制造业中小企业实施工程师培训计划,到2020年,累计完成5万人次的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7.组织实施中国制造2025专项人才出国(境)培训项目,围绕《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重点支持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的出国(境)培训。

(三)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

通过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着力培养制造业技术技能紧缺人才。依托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

1.在推进学徒制试点工作过程中,探索制定学徒身份认定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四省(区)遴选确定一批城市,开展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

2.研究制(修)订高等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制造类、机电设备类、自动化类、铁道装备类、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航空装备类、汽车制造类、生物技术类、药品制造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通信类等专业教学标准。面向基础制造、高端装备、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航空工业、船舶工业等领域,遴选建设一批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

3.引导建设一大批学习型制造业企业。面向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依托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开放大学、职业培训机构,建设一批大规模开放课程平台,整合、开发优质在线课程。建设一批职工继续教育品牌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高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和转岗职工培训。

4.引导地方健全生均拨款制度,区分专业类型,向制造业相关专业倾斜,落实好国家助学政策。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鼓励地方支持一批职业学校基础制造领域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5.在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中,重点围绕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支持有关地区、部门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到2020年,建设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1000个左右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基本形成覆盖重点产业和中心城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

(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展工程

适应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通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打造一批优秀企业家,加快提升制造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化水平。

1.在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中,围绕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到2020年累计培训不少于1500名掌握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制造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

2.在实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中,引导各地针对制造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经营管理能力培训,到2020年,累计完成100万人次制造业成长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

(五)全员质量素质提升工程

实施质量素质提升行动,面向公众广泛开展质量和质量管理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质量知识,提升全社会质量意识。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设立质量相关研究机构,开展质量科研,开发质量素质提升课程,面向社会开展质量教育。各省(区、市)每年至少举办3期质量素质提升研修项目。各省(区、市)争取每年对500家以上制造业小微企业质量负责人开展质量培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和政府推动作用,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形成制造业人才发展工作整体合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着力做好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完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监管等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在制造业人才发展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企业在制造业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中的主体作用。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在制订和实施本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时要做好与本指南的协调对接。

(二)加大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大制造业人才培养投入力度,落实好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生均拨款制度。在实施相关重大建设工程、重点项目时统筹安排人才开发培养经费。本指南重点人才工程有关项目经费纳入现有相关项目和计划统筹考虑。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培养。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就业经费等统筹力度,支持制造业人才教育培训。鼓励制造业企业、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用于制造业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企业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的责任,制造业企业要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并完善监管机制。

(三)强化宣传引导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广泛宣传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拔尖创新人才和优秀企业家等的突出成就。加大对制造业优秀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每两年表彰一批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一批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单位和标兵个人,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大力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积极培育中国特色制造文化。

(四)抓好指南实施

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各部门、各地区按照指南重点任务分工(见附件),抓好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要工程的落实工作,共同推进指南实施。加强指南实施的统筹协调,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强化地方政府在指南实施中的重要责任。加强对指南实施的跟踪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指南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指南顺利实施。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