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海南省十三五规划(全文)

2017-02-13 来源:海南省委


(六)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实施以路网、电网、光网、气网、水网“五网”为核心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全面提升城乡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构建陆海空一体化互联互通的“路网”。建成“田字型”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环岛滨海旅游观光公路、乡村公路互联互通的公路网;推进湛江至海口高速铁路融入国家高铁网;完成美兰国际机场二期和凤凰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运营博鳌机场,开工建设儋州机场;多措并举增开国际航线,力争开辟洲际直飞航线,重点构建支撑海南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达通畅的航线网络;整合全省港口资源,加快推进“四方五港”建设和功能转型,积极引进国内外港航企业参与建设和管理,促进港口管理升级;加快凤凰岛国际邮轮母港二期工程建设,建成能够停靠多艘邮轮的环球邮轮航线必停港,打造亚洲最大的综合邮轮母港。

打造安全稳定绿色智能的“电网”。实现全省“双回路跨海联网、双环网沿海覆盖、三通道东西贯通”的电力主网架格局。构建以清洁煤电、核电为主力电源,燃气和抽水蓄能为调峰电源,以可再生能源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电源结构。加大农网改造力度。加快建设覆盖全岛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桩)。

构筑现代通信“光网”。实施网络强省战略,实现全省城乡光纤网络和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建设开放共享的大数据平台,打造“数字海南”。

建设覆盖全省的天然“气网”。实施“气化海南”工程。加快海上油气田开发建设,以洋浦LNG仓储转运中心和海上气田为依托,建设琼粤天然气管线和环岛天然气管网,建成文昌、琼海、万宁、陵水至三亚的高压天然气管线,逐步实现气化全省市县城区和主要城镇。

构建全岛均衡协调生态“水网”。实施全省水系连通建设工程,建设红岭灌区、南渡江引水、迈湾水利枢纽、天角潭水利枢纽等工程,做好大广坝灌区、松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推进昌化江、南渡江、万泉河等重要江河水环境保护与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深化城乡水务一体化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七)实施海洋强省战略。落实好《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把壮大海洋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海洋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制药业、南海油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临港工业等产业。推进科技兴海和人才强海,积极引进国际海洋组织和国内海洋研究机构落户入驻,支持建设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国(海南)海洋生态研究中心,争取主办中国(海南)国际海洋旅游博览会。建立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开展海域海岛和蓝色海湾综合整治行动,形成蓝色生态屏障。加快海洋防灾减灾、救助救捞体系建设,提高海洋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强化南海渔业管控,提升渔业执法能力。着力从落实开放政策、构建投融资体制、设立海关等口岸管理机构、规划建设三沙战略腹地等方面,加快三沙建设发展。

(八)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健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体系。积极搭建军地资源共享平台和军民融合信息平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兼容共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不断巩固发展军民团结。加强海上动员力量建设,提高海上维权维稳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

(九)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继续深入开展海南文明大行动。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褒奖善行义举,继续开展“海南省道德模范”“感动海南十大人物”和“忠诚无限—最美村官”评选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和诚信建设制度化,加强社会丑陋现象和不讲卫生、不守秩序、不讲诚信、不讲公德等不文明行为的治理,着力引导形成尊德崇礼、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支持海口、琼海等市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

实施重大文化体育工程。建设海南省音乐厅、美术馆、群艺馆、体育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体场馆,完善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和文体广场建设,健全农村文化活动场所。支持省歌舞团及附属学校、省民族歌舞团、省文化艺术学校、琼中女子足球学校建设。加强对中西部和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发掘利用,建设国家南海博物馆、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南海基地。

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的精品力作。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制定和实施琼剧传承发展行动规划,培养人才,扶持创作演出。支持省社科联(院)一体化建设。

五、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海南落实绿色发展的理念,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生态立省战略,以对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倍加珍爱、精心呵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巩固提升大气、水体等质量指标,把海南建设成为绿意盎然、更加令人向往的生态岛。

(一)扎实开展大气、水体质量巩固提升行动。把生态保护立法和制度建设作为巩固提升海南生态质量的首要任务。加快出台大气和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中部生态核心区保护管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有偿使用、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法规。坚决依法依规保护岸线、海岛、森林、河流、矿产、南繁育种基地、基本农田、湿地等宝贵资源,严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环境质量底线。逐年提高对中部生态核心区的补偿标准。谋划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西沙海洋国家公园、红树林湿地国家公园、水稻国家公园、南丽湖湿地国家公园。

(二)全面开展绿色清洁生产行动。着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兴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推动蓄能型集中供冷、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照明等节能环保技术。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推广绿色建筑。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建设一批垃圾焚烧发电厂。推动东方建设新能源示范市。

(三)大力开展“双控”行动。开展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制和奖励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制定水价,编制节水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

(四)强力开展城乡环境治理行动。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推动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强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严格控制水环境主要污染物排放。实施建筑工地、道路运输精细化管理。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大力推广“户清扫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县处理”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模式,以及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模式。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推行重点行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开展环保督察巡视。建立全省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网络和系统,探索建立公、检、法环保机构。

(五)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行动。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依法依规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生态核心区、重点水源地、重要海域。实施国家及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中部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继续实施“绿化宝岛大行动”,提升森林蓄积量,参与森林碳汇交易。完善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法规制度。重点保护滨海防护林、红树林、珊瑚礁、天然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禁止侵占、破坏、买卖或其他非法转让滩涂湿地资源。支持三亚“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让全岛人民喝上安全水。强化保护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各大河流流域和松涛水库、红岭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适当提高重大水源涵养地居民生态补偿标准。重点恢复水土流失区、沿海防护林等生态敏感脆弱区。

六、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海南落实开放发展的理念,必须抢抓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开放促推发展,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领域,全方位提升国际旅游岛的对外开放度。

(一)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动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加快建设高度开放、国际化的旅游特区,搭建促进经济、教育、文化合作综合平台。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海口、三亚、洋浦为平台整合全省港口港航港务资源,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空港、海港贸易物流枢纽,实现优进优出。用好用足用活国家赋予海南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离岛免税、落地免签、邮轮游艇、离岸金融、启运港退税等各项开放政策,开放和发展金融保险、航运物流、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现代服务业。

(二)全力打造国家外事活动基地。健全海南服务与利用博鳌亚洲论坛联席会议机制,配合中央做好高层次外交活动,充分发挥博鳌亚洲论坛的带动力,全方位开展国际经贸文化交流海南主题活动,举办“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岛屿经济合作”分论坛、创新“一带一路”普惠金融模式分论坛及南海议题分论坛。以海口、三亚、琼海(博鳌)、万宁为基点,建设好最美国家外事活动基地。

(三)积极推动构建“环南海经济合作圈”。加强与环南海区域国家和地区合作,推动环南海经济合作进入国家战略层面。进一步完善南海气象观测、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海啸预警等科研服务保障设施,加快推进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和服务保障基地、海上应急救援基地建设。谋划建设南海国际航线中转补给站,吸引国际班轮在我省开展中转、装卸、搭载业务,大力发展国际中转物流。支持省内企业“走出去”。

(四)打造“丝路国家邮轮旅游经济带”。推动开通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邮轮航线和直飞航线,推动与国内外主要邮轮港口城市共同开发“一程多站”邮轮旅游。借助岛屿观光政策论坛,争取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联盟,联合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五)全面扩大对外人文交流。推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国—东盟农业培训中心等落户海南。依托中非合作圆桌会议、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世界华文传媒经济论坛等平台和中国南海研究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文化传媒机构,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盟国家的人文往来、智库交流。积极推进妈祖文化交流,抓紧筹建海南华侨纪念馆。建成南海佛学院,打造面向东南亚的佛教文化交流基地。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