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三五规划(全文)
第五节 推进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一、创新两岸产业合作发展新机制。围绕建设两岸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探索建立有利于两岸产业合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特区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产业园区载体,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生根型企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和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推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支持在厦门设立两岸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服务两岸的基础设施和涉台重点产业项目。创新两岸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两岸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建设。
二、创新两岸贸易合作新机制。围绕建设两岸贸易中心和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加强台湾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和对台集疏体系建设,打造两岸冷链物流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积极培育自主贸易品牌,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对台出口贸易。大力发展两岸转口贸易、保税展示交易、商业保理、文化保税、物联网、供应链金融、物流增值等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两岸海关、检验检疫、食品安全、质量标准认证等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换。
三、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围绕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扩大金融对台开放,突出金融创新功能和金融服务相对接,推动两岸金融合作体制创新。进一步开展对台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建立和完善适应离岸投资贸易发展的宽松可控的存贷款制度、税收制度、外债管理制度和外汇资金结算便利制度,逐步形成对台离岸金融市场。推动与台湾跨境双向人民币贷款试点,扩大厦门企业向台湾金融机构借入人民币资金规模。支持引进台资银行、新设综合类证券、证券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发展离岸再保险市场。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最大限度发挥文化激发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与普及。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进媒体融合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传播正能量。弘扬谷文昌精神,建设谷文昌干部学院。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做好学术名家、大家的工作,注重培养和延揽青年学术才俊。
二、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朱子文化、林则徐精神、严复思想等福建历代知名人物精神内核,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征集、整合和利用乡规民约、祖训家规,组织民风民俗、民间传统技艺系列展览展示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弘扬红色文化、海洋文化,激发全省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爱乡热情。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创新推动政风、行风、校风、家风建设,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进诚信建设、志愿服务、文明旅游等制度化,拓展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与治理。发挥新闻媒体主渠道作用,加强主流价值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