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2:“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分类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5年预计
|
2020年目标
|
年均增长[累计]
|
属性
|
|
经济发展
|
1
|
地区生产总值
|
万亿元
|
2.598
|
3.9
|
8.5%
|
预期性
|
|
2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
万元
|
6.8
|
9.8
|
7.5%
|
预期性
|
||
3
|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
亿元
|
4143
|
>5800
|
7%左右
|
预期性
|
||
4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2544
|
>3300
|
6%左右
|
预期性
|
||
5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21678
|
43600
|
15%
|
预期性
|
||
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0505
|
17700
|
11%
|
预期性
|
||
7
|
外贸出口额
|
亿元
|
6983
|
7700
|
2%
|
预期性
|
||
8
|
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76.8
|
[375]
|
预期性
|
|||
9
|
全员劳动生产率
|
万元/人
|
25.5
|
36.5
|
[11]
|
预期性
|
||
10
|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DIV>
|
%
|
39.8
|
≥42
|
[2.2]
|
预期性
|
||
11
|
城镇
化率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
|
34.7
|
48
|
[13.3]
|
约束性
|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
|
62.7
|
67
|
[4.3]
|
预期性
|
|||
创新驱动
|
12
|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
%
|
1.5
|
≥2
|
[0.5]
|
预期性
|
|
13
|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
件
|
4.5
|
7.5
|
[3]
|
预期性
|
||
14
|
科技进步贡献率
|
%
|
46
|
58
|
[12]
|
预期性
|
||
15
|
互联网
普及
|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
%
|
68
|
77
|
[9]
|
预期性
|
|
移动宽带普及率
|
%
|
64
|
85
|
[21]
|
||||
民生福祉
|
16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万元
|
2.55
|
3.75
|
8%
|
预期性
|
|
17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
年
|
10.5
|
12
|
[1.5]
|
约束性
|
||
18
|
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重
|
%
|
18.6
|
21
|
[2.4]
|
预期性
|
||
19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63
|
[275]
|
预期性
|
|||
20
|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
万人
|
20
|
现行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
约束性
|
|||
21
|
人均预期寿命
|
岁
|
77.04
|
78.29
|
[1.25]
|
预期性
|
||
22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
|
85
|
90
|
[5]
|
预期性
|
||
23
|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
|
万套
|
11.3
|
40
|
[28.7]
|
约束性
|
||
生态文明
|
24
|
耕地保有量
|
万亩
|
2001
|
不低于国家下达指标
|
约束性
|
||
25
|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
万亩
|
20左右
|
不突破国家下达指标
|
约束性
|
|||
26
|
万元GDP用水量
|
立方米
|
85
|
<61
|
[-24]
|
约束性
|
||
27
|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
%
|
3
|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
约束性
|
|||
28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
|
16.8
|
21.6
|
[4.8]
|
约束性
|
||
29
|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
约束性
|
||||
30
|
森林
增长
|
森林覆盖率
|
%
|
65.95
|
66
|
[0.05]
|
约束性
|
|
森林蓄积量
|
亿立
方米
|
6.08
|
6.23
|
[0.15]
|
||||
31
|
空气
质量
|
设区城市优良空气天数比例
|
%
|
90
|
≥90
|
约束性
|
||
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
毫克/立方米
|
0.035
|
≤0.035
|
|||||
32
|
主要河
流水质
|
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
|
94
|
完成国家下达的指标
|
约束性
|
||
劣V类水体比例
|
%
|
0.9
|
0
|
[-0.9]
|
||||
33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化学需氧量
|
%
|
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内
|
约束性
|
|||
氨氮
|
||||||||
二氧化硫
|
||||||||
氮氧化物
|
第二章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适度扩大总需求,统筹发挥投资、消费、出口的作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做好传统动力挖潜工作,着力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推动新旧动力平稳接续,合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
第一节 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
一、优化投资方向。着力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围绕公共服务供给、新型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等新增长点,扩大有效投资。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以及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加大新型城镇化“一融双新”工程、企业技改创新和制造业提升等投入力度,增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等领域投资。加强适应新消费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强化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有望形成新增长点的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的支持。
二、创新投融资体制。完善投资调控手段,加快推动投资向投融资转变。坚持社会投资为主和市场化运作为主的原则,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效应,吸引民间资本、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三、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减少企业项目投资核准,推动企业投资自主权落实,推进政府投资管理改革,强化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减少投资项目前置条件,推行投资项目跨部门协同审批,加强咨询评估和投资中介管理,推进投资项目全流程网上办理,提高投资项目审批透明度和效率。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引导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企业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
第二节 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
一、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相关领域改革,培育和释放农业转移人口消费潜力,支持转移人口购房租房。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多渠道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持续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领域改革,消除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二、培育壮大新兴消费热点。着眼于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形成新供给新动力。顺应消费升级规律,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以扩大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和农村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模式、新热点。拓展优化流通渠道,巩固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传统消费热点。支持网络零售平台、品牌网商做大做强,推动网络零售消费加快发展。
三、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加大农村地区和小城镇水电路气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力度,加快信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加快县级公路货运枢纽站场和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支持涉农电商平台建设,促进线下产业发展平台和线上电商交易平台结合。提升小城镇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商品和要素集散能力。
四、全面改善优化消费环境。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召回制度,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加强价格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健全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重点领域及新兴业态的相关标准。合理布局建设消费网点设施。发展物流快递,健全城市快递服务设施,完善农村电商配送网络,,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消费信贷和信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