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扎实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继续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健全主要由市场决定粮食价格的机制。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市场化收购粮食信贷支持力度,健全玉米运输协调机制,强化产销衔接,确保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和收购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实际成效。稻谷、小麦主产区也要深入研究完善粮食收储政策,更好地发挥市场的引导调节作用,更好地保障口粮绝对安全。
2.加快推进粮食“去库存”。认真落实粮食“去库存”总体方案,合理确定销售计划、销售价格和销售方式。深入研究消化粮食特别是玉米库存、扩大有效消费新途径,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配合做好扩大燃料乙醇产量和使用区域工作。加快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鼓励多元主体多收粮、农民多存粮,努力减少政策性库存增量。协助有关部门在鼓励加工产品出口的同时把握好进口,坚决打击粮食走私,沿海沿边省份要引导企业多用主产区粮食。督促和指导承储企业、买方企业、批发市场等严格执行政策性粮食销售政策,严厉打击“出库难”“转圈粮”等违法违规行为。
3.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把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粮油消费需求。抓紧制订优质米、面、油等质量品质分类标准,建立覆盖范围广的测评体系,定期向社会发布粮油质量信息。开展“优质优价”,引导农民调整粮食品种结构,通过市场增加收入,提高粮油有效供给。引导有条件的粮食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合作入股等方式建设优质粮基地,培育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优质粮油经营模式,增加安全、优质、绿色、健康的中高端粮油的供给。
4.稳步推进储备粮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离的原则,深化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要求,落实地方粮食储备,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创新管理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承储地方储备粮。完善储备轮换管理办法和吞吐调节机制,实现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在数量、结构、布局和储存形态等方面有机衔接,加强中央和地方储备信息共享,强化国家对中央与地方两级储备的统筹调度。
5.深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制定实施《关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健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联系点制度,开展试点示范带动,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提质增效。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施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培育竞争力强的大型粮食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