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畜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发生着深刻变化,畜牧业转型发展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挑战巨大。一是畜牧业结构调整任务更重。种养主体分离、种养布局错位、种养依存关系弱化,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粮改饲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必须抓好,不容懈怠;奶业发展不足、草业发展滞后的短板亟待弥补。二是畜牧业绿色发展要求更高。环保和资源约束明显加大,一部分养殖场户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必须统筹好保供给和绿色发展的关系,加快转型。三是廉价畜产品进口压力更大。猪肉、牛羊肉、乳制品等进口量大幅增长,挤占了国内产业的发展空间,提质增效、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是产业发展的重大命题。新阶段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更加注重市场导向,更加注重信息化手段,更加注重典型模式示范,更加注重科学宣传引导,推动畜牧业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率先取得突破。2017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畜牧业工作总体思路是,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大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动能,协调推进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各项工作,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
一、着力推进结构调整
1.加大粮改饲试点力度。以“镰刀弯”和黄淮海等地区为重点,深入推进粮改饲补贴试点,将粮改饲规模扩大至 1000万亩。研究优化补贴机制,大力发展全株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种植,加快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种养一体的新型农牧业发展格局。加强试点资金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粮改饲管理数据库,全面推行绩效考核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力度。加快培育饲草料收贮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销售企业,探索建立优质饲草料规模化、商品化利用模式。
2.调整优化生猪区域布局。落实《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4省(区)环境资源优势,选择 4—5个典型县开展生猪种养结合循环发展试点,示范引导东北地区合理有序承接南方水网地区生猪产能转移。
3.大力发展现代草牧业。推进实施《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科学指导草牧业加快发展。继续开展草牧业试验试点,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总结案例、提炼模式,做好试点经验推介,扶持草产品和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推进草牧业生产良种良法配套,促进草原增绿、农牧民增收。以生态畜牧业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为重点,探索北方农牧交错带现代农牧业发展模式。
4.做大做强优势特色畜牧业。顺应市场需求变化,积极推进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资源开发利用。鼓励各地争创特色畜产品优势区,推动资金项目向优势区、特色产区倾斜。依托行业协会开展名特优畜产品品牌建设和推介活动,打造一批优质安全的特色畜产品品牌,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蜜蜂、奶山羊、驴、马、兔、骆驼等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扶贫,重点围绕湖南湘西、湖北恩施、黑龙江兰西和环京津贫困地区,引导龙头企业实施产业项目对接帮扶,带动贫困地区农牧民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