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现代农机装备。
依托现代农业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行业急需的大功率拖拉机、复式保护性耕作机械、精准高效植保装备、智能化谷物联合收割机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插秧机、拖拉机、收获机械、烘干机械、园林机械等多种农机装备,为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农作物提供土地耕整、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及收获后处理等环节全程机械化方案。到2020年,现代农机装备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产业化 |
芜湖现代农业机械产业园、玉柴联合动力农机配套发动机、中联重机拖拉机无级变速箱(CVT)研发及产业化、芜湖森米诺低温循环式环保型谷物烘干机产业化、美国科勒柴油发动机、三普智能重工绿化机械研发与成果转化基地、山辉微耕机、铜陵森米诺低温循环式环保型谷物烘干机产业化、国泰拖拉机、常立发农机制造、六安恒源高压液压油缸及大马力拖拉机电液提升器生产线、北汽蒙城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亳州中联重机大型农业装备制造等。 |
重大平台 |
现代农业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联重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玉柴联合动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 |
5.轨道交通装备。
提升轨道交通“材轮轴架”系统制造集成能力,加快250公里/小时和350公里/小时高速轮轴运行试验,力争早日实现国产化。开发制造先进城市轨道交通弹性、降噪车轮。积极推进传动齿轮箱、转向架、减振装置、牵引变流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大功率制动装置、供电高速开关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和制造。创建国家轨道交通轮轴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提高高端车轮、车轴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产品整体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到2020年,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产业化 |
马钢车轮生产线/车轴生产线/轮对组装生产线/轮轴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瓦顿公司轮轴生产线/埃斯科特钢生产线、双益低地板弹性车轮生产线、港泰轮轴智能化生产线、圣合轨道交通设备生产基地、伟群系列高铁核心零部件、中车铜陵重载铁路货车转向系统技改工程、盛世高科轨道车辆配件、中车浦镇庞巴迪单轨车辆及捷运系统胶轮车辆生产基地、铜陵瑞铁轨道交通货车及配件制造等。 |
重大平台 |
省轨道交通轮轴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性能轨道交通新材料及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工业(车轮、H型钢)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安徽轨道交通研究院、来安汊河轨道交通检验检测中心等。 |
瞄准重大装备和重点产业方向,顺应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积极发展高端金属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加强前沿材料布局。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到达2000亿元。
引导金属材料高端化发展。加快突破高纯化、微合金化、复杂多元合金化、复合材料化等高端铜合金制造技术,重点发展高精度电子铜带、HDI板用超薄电子铜箔、海洋及电力工程用高效换热铜管、轨道交通用特种线缆(杆),以及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高密度互联印制电路板、新型电子元器件封装材料等延伸产品。推进铁基新材料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高速轮轨用钢、激光拼焊汽车板、变频电机和发电机用高效节能型硅钢等高性能钢材和合金材料。以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为发展方向,发展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和钛合金。加快稀土永磁、稀土镀层、稀土耐磨等稀土应用新材料的发展。
鼓励发展化工新材料。重点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工程塑料、合成树脂等石油化工产品,积极发展新型结构材料、膜材料、塑料合金材料、可降解塑料,加快发展汽车用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品。加快发展以煤制烯烃为基础的高分子材料及其产业链,实现煤基化工原材料向煤基新材料的转变。加快有机硅新材料发展,优先发展甲基、苯基氯硅烷单体、环体等。积极发展碳纤维和高强高模PVA纤维,加快推进碳纤维在相关领域的应用。
大力发展新型无机材料。以满足建筑节能、平板显示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需求为目标,重点发展平板显示玻璃,鼓励发展应用低辐射镀膜玻璃、涂膜玻璃、真空节能玻璃及光伏电池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超白玻璃。加快发展高纯石英粉、石英玻璃及制品,促进高纯石英管、光纤预制棒产业化。开发高性能玻璃纤维、连续玄武岩纤维、高性能摩擦材料和绿色新型耐火材料等产品。
布局前沿新材料。围绕石墨烯材料批量制备以及基于石墨烯的各类功能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引导骨干企业携手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开发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促进关键工艺及核心装备同步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推进石墨烯材料在新产品中的应用。积极推进纳米材料在新能源、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功能涂层、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研究应用。积极推进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研究和超高温隔热防护氧化锆纤维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