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智能语音。
不断提升智能语音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打造“中国声谷”。到2020年,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产值达到1000亿元。
加强语音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加快突破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感知智能机器学习、高表现力拟人化语音合成、多方言多场景个性化语音识别等新一代感知智能语音交互核心技术,以及口语表达及交流能力评测、纸笔考试全科学智能阅卷、中英文口语翻译等以自然语言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智能核心技术,力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推进语音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成果的规模化应用。大力引进智能语音产业链各环节骨干企业,推动语音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实现语音技术在智慧教育、智能家居、智能汽车、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产业化 |
中国(合肥)国际智能语音产业园、讯飞智慧课堂及在线教学云平台/AIUI人工智能交互平台/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联网系统研发及产业化/数字电视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研发和产业化/人机交互智能云客户服务系统研发及产业化/智能音乐云服务系统研发及产业化、“讯飞超脑”关键技术研究与云平台、芜湖智能语音产业园等。 |
重大平台 |
合肥语音信息技术研究院、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语音和语言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
4.智能终端。
提高移动智能终端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能力,大力发展智能手机、车载智能终端、智能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多模态人机自然交互终端产品。鼓励发展支持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智慧工厂、智慧农业应用的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以及面向金融、交通、医疗等行业应用的专业终端设备。支持华米等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差异化细分市场需求分析,提升用户体验,做大高端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物联终端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规模。到2020年,智能终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5.软件和信息服务。
加快推进合肥“中国软件名城”建设,大力发展支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工业软件、智慧城市专项业务操作系统软件及基于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的行业应用软件。充分发挥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省优势,以建设“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大力发展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类软件,积极推进智慧班级、智慧校园、智慧教育建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快培育网络身份认证、网络支付、位置服务、社交网络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大力推动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网络中介服务、信息安全等服务业发展。到2020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
重大项目 |
保腾网络“云保通”在线保险服务平台、省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省高等教育资源云平台、共生科技物流智能匹配及可视化运输公共信息平台、芜湖软件科技产业园、中创安腾国际信息谷、晨昊投资聚合运营平台、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安徽省车联网大数据中心与行业应用服务平台、科力信息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与信号控制系统平台、铜陵蓝盾光电子区域空气质量监控物联网系统研制和应用/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运维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的智能交通大数据应用系统示范等。 |
省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交通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道路交通集成优化与安全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中心、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平台(e会学)等。 |
(二)高端装备和新材料。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趋势,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提高新材料支撑能力。到2020年,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