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 年)全文

2017-01-26 来源:发改委网站
——震后1 小时内提供震灾快速评估结果,2 小时内提供人
员伤亡、房屋破坏初步信息和辅助决策建议,12 小时内救援队
伍能抵达灾区实施搜救,3—5 天内完成灾区地震烈度评定。应
急指挥技术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培训体系、物资储备体系
进一步完善。
——形成体现我国地域特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地震科技
优势领域,在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技术、地震监测预警技术、地
震成灾机理与减灾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形成完善的地震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一支有国际影响的地震
科技队伍。防震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有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等国家战略。
——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健全,防震减灾多元
责任主体的权责和义务明确清晰,政府主导、多元共治、协调规
范、运行高效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基本形成,社会组织、基层自
治组织和公众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显著提升,防震减灾行政执
行、社会动员、资源共享能力大幅提升。
——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显著提升,各级各类地震应急演
练实现常态化,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社会公众基本具备自救互救
技能。地震高风险地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大幅提升,城市地震灾
害风险水平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占比明显
6
下降,对重要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影响明显减轻。
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防震减灾工作要紧紧围绕三大战略、新型
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需要,以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强震多发区为重点,针对农村抗震能力薄
弱、部分城市和城市群及重大工程地震风险高、海域工作基础差
等问题和短板,着力提升地震监测预测预警、地震灾害防御和地
震应急救援三大能力,推进防震减灾法治、公共服务体系和防震
减灾文化三大建设,强化地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信息化三大
支撑。
(一)提升三大能力
提升地震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
系统,提升地震预警能力。建设地震电磁、重力、热红外等卫星
空间技术及地面应用,提升空间对地地震观测能力。完善地球物
理场观测手段,开展全国综合地球物理场常态化流动复测。建设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城市群井下地震综合观测系统,强化
城市群地震监测。建设川滇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建成开放型地
震监测和预测研究的野外基地。建设我国近海海域和南海海域地
震观测系统。加强火山、水库、大型油气田等地震专用台网和观
测仪器研发,以及台网运维体系建设。加强震情监视跟踪和分析
研判,推进会商机制改革,提高地震预测预报能力。
提升地震灾害防御能力。以地震高风险地区为主,实施农村
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提升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开展城市老旧建筑
7
抗震性能普查和加固改造,提高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抗震
能力。全面实施第五代地震区划图,加强城乡抗震设防监管,推
动抗震设防要求城乡一体化管理。完成南北地震带、郯庐地震带、
天山地震带等重点区域主要活断层填图和城市活断层探测,开展
地震高风险地区防灾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展重点地区和海洋地
震区划、地震小区划和震害预测。推广减隔震、重大工程紧急处
置、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及诊断等新技术。创建一批国家级防震减
灾示范城市、县、社区、工程和企业。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