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
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
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
6
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节水优先方
针,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
刚性约束,严控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把
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提高水资源
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总量控制、效率优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行最严格
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幅提高
水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调节。加强政府对节水的引导和规制作用,
落实目标责任,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水资源的配置
作用,不断增强全社会节约用水的内生动力。
坚持制度创新、科技引领。加强节水制度建设,形成促进高效
用水的制度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各行业节水,建立全社
会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坚持因地制宜、适水发展。根据水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和用水
水平,因地制宜确定节水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以水资源承载力
为依据,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模控制和功能布局优化,构建
适水的产业和城镇发展格局。
坚持全民参与、自觉节水。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
加强节水及“洁水”宣传,增强全民水忧患意识,形成节约用水的
社会风尚。
7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控总量: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 6700 亿 m3以内,非常规水
源利用量显著提升。
——提效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
量较 2015 年分别降低 23%和 2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
到 0.55 以上。
——健体制: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节水约束与考核机
制逐步优化,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强能力:水资源监控能力显著提高,城镇和工业用水、农
业灌溉用水计量率分别达到 85%、70%以上,用水计量准确度、可
靠性显著提升;节水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研发推广一批先进适用
节水技术。
——增意识:提高公众对我国水情的认知,加强公众参与水资
源节约保护的能力。
全国北方 40%以上,南方 2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达到节水型社
会标准。
2.分领域目标
(1)农业节水
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 7.0 亿亩左右,节水灌溉率达到 63%;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1.0 亿亩,高效节水灌溉率达到 31%;大中
型灌区和井灌区节水措施全覆盖;缺水地区大型及重点中型灌区达
8
到国家节水型灌区标准要求。
(2)工业节水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用水
量 1 万 m3 及以上)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全覆盖;缺水地区的工业
园区达到节水型工业园区标准要求。
(3)城镇节水
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10%以内,缺水城市再生水利
用率达到 20%以上;新建公共建筑和新建小区节水器具全覆盖;地
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
表 2 “十三五”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指标
指 标 “十二五”末完成
“十三五”规划
指标 备注
用水总量控制(亿 m3
) [6103] [6700] 约束性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31 23 约束性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35 20 约束性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32] [0.55] 预期性
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12000 10000 预期性
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15.2] [10] 预期性
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20]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水循环利用率(%) [91] 预期性
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 [70] [85] 预期性
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 [55] [70] 预期性
注:带[ ]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 5 年累计数。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节水降耗机制
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
9
机制,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区域发展、城镇建设、产业布局等方
面的刚性约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在水资源
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地下水超采、地表水过度开发地区,探
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调整种植结构,试行退地减水,扩大耐
旱作物种植比例。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脆弱区、严重缺
水区、地下水超采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坚决压缩产业规模,调整
产业结构,限制或禁止发展高耗水产业。坚持集约发展,制定与当
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的统一空间规划,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优
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发展规模。
建立健全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推进重大产业布
局、各类开发区等重大规划水资源论证,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充
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建立严格的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
理制度,从严从紧核定许可水量。对取水许可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
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