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资料的分析与反馈
4.1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和市级疾控机构
在收到下级报表或完成本级报表后,应对报表的内容进行审核,发现存在逻辑、填写错误,应通知报告单位及时予以纠正。对报告资料要及时分析利用,并定期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下级。
4.2 省级疾控机构
4.2.1 指导市级疾控机构资料分析。
4.2.2 每月对上报的个案调查表数据库进行详细分析。确定高危地区、高危病例、免疫空白和预防接种存在问题的地区。
4.2.3 定期分析各项监测结果,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同时反馈结果。
4.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3.1 指导省级疾控机构资料分析。
4.3.2 定期分析全国各项监测结果向省级反馈,并向国家卫生计生委报告。
5 资料管理要求
5.1 各级文字资料需按时整理,装订成册保存,实行档案化管理;各类数据库资料需随时备份保存。
5.2 建立信息化资料查询、使用制度。其他部门或机构查询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等资料,应经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
5.3 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如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未经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向其他部门和人员提供。
表9-3 预防接种工作相关表格的报告统计要求
表格名称 接种单位 乡
级 县级 市级 省级 国家
表2-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计划报表 √ √/▲ √▲ √▲ √▲ ▲
表2-2 第二类疫苗计划报表 √ √/▲ √▲ √▲ √▲ ▲
表2-3 疫苗出入库登记表 √ √/▲ √▲ √▲ √▲
表3-1 冷链设备档案表 √ √ √▲ √▲ √▲
表3-2 冷链设备温度记录表 √ √ √ √ √
表3-3 疫苗运输记录表 √ √ √ √
表4-1 预防接种证 √ √
表4-2 预防接种卡 √ √/▲
表4-3 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记录单 √ √
表5-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 √ √ √
表5-2 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 √ √ √▲
表5-3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 √ √ √▲
表6-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 △ △ ▲ ▲ ▲ ▲
表6-2 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情况报表 △ △ ▲ ▲ ▲ ▲
表9-1 人口情况报表 △ △ △ △ △ △
表9-2 接种单位档案表 √ √ √▲
注:√日常记录;▲信息系统上报/统计;△手工上报/统计
第十章 督导、考核与评价
1 督导
1.1 督导方案
督导方案包括督导的目的、内容、地区或单位、时间、范围等。
1.1.1 确定具体目的:包括被督导单位制定的工作目标与上级的整体目标是否一致;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是否落实;总结成功的经验;识别和解决问题;激励被督导者工作积极性;提高被督导者的技能;评估工作进展等。
1.1.2 确定内容:根据督导的具体目的,确定相应的督导内容,制成督导表。督导表应包括:被督导单位、具体人员、时间、内容、督导发现、建议、督导人员和被督导单位负责人签名等。督导可分为以下2类:
1.1.2.1 常规督导:根据督导目的,可以是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全部内容,也可以是几项特定内容,如组织管理和专业队伍建设、疫苗使用管理、冷链设备管理、安全注射、预防接种服务、免疫规划信息化、AEFI监测、疾病监测,提高接种率的活动等。
1.1.2.2 专项督导:国家免疫规划的专项工作内容,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麻疹监测、安全注射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工作。
1.2 现场督导
1.2.1 收集信息
1.2.1.1 在开展督导前,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督导地区和单位的相关信息。
1.2.1.2 通过与被督导者交流,查阅相关工作记录和文件,观察被督导者的实际操作,访谈等方法收集信息。
1.2.2 分析评估: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系统、准确地评价当地预防接种工作;总结当地工作经验;筛选存在问题的可能原因;决定采用的解决办法,调整和完善工作计划。
1.3 督导总结
督导完成后,督导人员要将本次督导的情况向被督导单位反馈,并撰写督导报告,向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成绩、经验,问题及解决方法或建议。
1.4 督导频率
1.4.1 国家级每年对1/2以上的省至少进行1次督导。
1.4.2 省级每年对所辖的市级至少进行1次督导。
1.4.3 市级每年对所辖的县级至少进行2次督导。
1.4.4 县级每年对所辖乡级至少进行4次督导。
1.4.5 乡级每年对村级至少进行6次督导。
2 考核与评价
2.1 考核评价分类
考核评价可分为综合考核评价和专项考核评价。综合考核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状况,评价目标完成情况;专项考核评价的目的是对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中单项工作进行评价。
2.2 抽取考核评价单位的原则
2.2.1 为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由考核组统一按照随机的原则抽取考核单位,并在考核前通知。
2.2.2 近3年内发生疫苗可预防疾病暴发、流行,以及接种率不稳定、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原则上应作为被考核单位。
2.3 考核的单位和频次
国家级至少每3年组织1次考核;省级至少每年组织1次考核;市、县级每半年组织1次考核。
2.4 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
2.4.1 内容
2.4.1.1 组织领导、部门协调、保障措施。
2.4.1.2 机构建设、专业人员配置和培训。
2.4.1.3 预防接种服务。
2.4.1.4 疫苗使用管理。
2.4.1.5 冷链系统管理。
2.4.1.6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评价。
2.4.1.7 疫苗可预防疾病疫情监测及控制。
2.4.1.8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和处理。
2.4.1.9 国家免疫规划相关资料管理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质量。
2.4.1.10 工作经验和存在问题。
2.4.2 考核评价的主要指标
2.4.2.1 建预防接种卡(证)率
建预防接种卡(证)率(%)=某地已建立预防接种卡(证)人数/该地应建立预防接种卡(证)人数×100%
2.4.2.2 预防接种卡(信息个案)、证填写符合率
预防接种卡(信息个案)、证填写符合率(%)=预防接种卡、证符合人数/调查人数×100%
2.4.2.3 疫苗(剂次)接种率
某疫苗(剂次)接种率(%)=某疫苗(剂次)实种人数/某疫苗(剂次)应种人数×100%
2.4.2.4 报表报告完整率
报告单位完整率(%)=实际报告单位数/应报告单位数×100%
报告项目完整率(%)=评估项目报告完整的报表数/应报表数×100%
2.4.2.5 报表报告及时率
报表报告及时率(%)=某报表按照规定的时限报告的次数/应报告次数×100%
2.4.2.6 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补证率
补证率=已补预防接种证儿童/需补预防接种证儿童数×100%
2.4.2.7 入托入学儿童补种率
入托入学儿童补种率=已补种漏种剂次数/需补种剂次数×100% (BCG漏种剂次不纳入统计)
2.4.2.8 疫苗可预防疾病监测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指标参见有关监测方案。
2.5 考核评价的实施
2.5.1 制定考核评价方案:在进行考核评价前,制定考核评价方案,内容包括:考核评价的目的、内容、对象、抽样方法、组织领导、参加人员、工作程序、时间安排、经费预算等。
2.5.2 制作调查表:根据考核评价目的,确定具体内容、项目和要求,制作调查表和填表说明,调查表应具体、细致、全面、适用。
2.5.3 培训人员:要对参加考核评价的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参加考核评价的人员明确考核目的、掌握考核评价的方法、标准和要求。
2.5.4 实施考核评价:考核评价人员要严格按照方案,采取听取介绍、核实资料、实地查看、座谈访问等形式了解真实情况,认真记录,填写调查表。
2.5.5 质量控制:随机抽取1~2个被考核单位,核实调查资料的真实性;随机抽取3~5个村对接种率进行复查。
2.5.6 资料汇总:考核组对现场调查资料核实后统一汇总。
2.5.7 结果与评价:各级综合考核完成后要写出书面总结,对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做出评价,并将结果上报和反馈。
附件一 临时预防接种点的基本设置要求
1 临时预防接种点的设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须经当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定认可,设置在交通便利、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便于受种者接受服务,有利于预防接种工作的实施。
2 临时预防接种点可依托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委会/村委会办公用房、集贸市场管理办公室和学校医务室、办公室、教室等固定房屋设置。灾区可通过搭建帐篷建立临时预防接种点。
3 临时预防接种点要求宽敞、明亮、卫生、整洁,做好消毒和通风工作,为受种者和家长提供座椅,炎热和寒冷季节可安排降温、取暖设施。
4 临时预防接种点要有醒目标志,在醒目地点张贴接种疫苗的品种、接种时间、接种对象、预防接种注意事项等内容。
5 临时预防接种点应标示工作流程,按照候种预诊、预防接种、留置观察等功能进行分区。
6 每个临时预防接种点应配备≥2名具有资格的工作人员实施现场预防接种工作,并根据受种者数量适当增加人员。
7 临时预防接种点应配备用于储存疫苗的冷链设施设备和与受种者数量相适应的注射器材、药品和器械等,并做好预防接种记录等工作,符合本规范对预防接种的基本要求。
8 临时预防接种点应配备必须的急救药品和器材,制定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急预案。
附件二 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参考标准
1 预防接种门诊的设置
1.1 由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根据人口密度、服务半径、地理条件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情况,合理规划和设置接种门诊,或按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实施。
1.2 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设置预防接种门诊时,应明确其责任区域、接种服务内容。
1.3 城镇地区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应当设立一个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半径不超过5公里,实行按日(每周≥3天)预防接种。
1.4 农村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应当设置1个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半径不超过10公里,实行日、周(每周1~2天)预防接种。
2 预防接种服务频率
2.1 城镇地区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按日预防接种。
2.2 农村地区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日、周预防接种。
2.3 提倡预防接种门诊在周末提供半天接种服务。
3 房屋配备
3.1 预防接种门诊专用房总使用面积与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周期相适应,应不少于40m2。预防接种门诊要有登记(登记、询问、预诊、宣传教育)、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应分室或分区,卡介苗应设专台)、观察等功能分室或分区,各室/区有明显的标志牌。受种者在预防接种时有专门的出入口。
3.2 预防接种门诊与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科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
3.3 预防接种门诊要在醒目位置张贴公示材料,包括预防接种工作流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第二类疫苗还要公示疫苗价格、预防接种服务价格;预防接种服务时间、咨询电话;科普宣传资料等。
4 设备与器械配置
4.1 预防接种室要有专用预防接种台,其数量须与每次受种人数相适应,卡介苗设专用预防接种台。预防接种台清洁、无杂物,标明接种疫苗的名称。
4.2 疫苗专用普通冰箱≥2台,冷藏包≥2个,冷藏设备容量满足疫苗储存需求。
4.3 预防接种器材配备充足,注射器、汤匙数量按1次预约预防接种人数≥1.1的比例配置。
4.4 配备急救药品和预诊体检用器材,制定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对预案。
4.5 配备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灯。
4.6 配备取暖、防暑降温设备。
4.7 配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设备(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实行预防接种资料信息化管理。
4.8 在候诊或观察区域配备宣传教育设备。
5 预防接种门诊服务人员
5.1 预防接种人员经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资格认证,人员数量配置与辖区内服务人口数量、服务周期相适应,熟悉业务知识,有应急处置能力,相对稳定。
5.2 预防接种时应有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登记、预检、预防接种等各项工作,卡介苗固定专人接种。
6 预防接种
6.1 预防接种前要向儿童监护人告知本次接种疫苗的有关内容。
6.2 严格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和本规范的要求实施预防接种。
6.3 预防接种后现场留观30分钟,无反应方可离开。
7 资料收集、保存
7.1 做好预防接种基本资料的收集、保存、报告工作。
7.2 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预防接种门诊应及时将相关预防接种信息及资料录入计算机系统。
附件三 预防接种工作相关表格
表2-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计划报表(各级通用) 57
表2-2 第二类疫苗计划报表(各级通用) 58
表2-3 疫苗出入库登记表(参考格式) 59
表3-1 冷链设备档案表 60
表3-2 冷链设备温度记录表 61
表3-3 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 59
表4-1 预防接种证(参考格式) 60
表4-2 预防接种卡(参考格式) 65
表4-3 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记录单 68
表5-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 69
表5-2 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 70
表5-3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 71
表5-4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书 74
表6-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各级通用) 77
表6-2 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情况报表(各级通用) 78
表9-1 人口情况报表(各级通用) 79
表9-2 接种单位档案表 80
表2-1 ______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计划报表(各级通用)
省 市 县 乡(镇、街道)
总人口数: 出生率: ‰ 流动人口调整系数: %
疫 苗 目标
人口数 规格 接种剂数 损耗系数 预计年底
库存数 计划数
(剂)
乙肝疫苗 3
卡介苗 1
脊灰灭活疫苗 1
脊灰减毒活疫苗 3
百白破疫苗 4
白破疫苗 1
麻风疫苗 1
麻腮风疫苗 1
A群流脑多糖疫苗 2
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 2
乙脑减毒活疫苗 2
乙脑灭活疫苗 4
甲肝减毒活疫苗 1
甲肝灭活疫苗 2
填写说明:①目标人口数=总人口数×出生率×流动人口调整系数;②“流动人口调整系数”以1为基数,根据人口流动情况估算对目标年龄组的调整系数;③“规格”单位:疫苗为剂/支或粒;④预计库存数:包括本级和下级报告的预计库存数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填报单位(盖章): 填报人:
表2-2 第二类疫苗计划报表(各级通用)
省 市 县 乡(镇、街道),接种单位:
疫苗 计划数(剂次) 疫苗 计划数(剂次)
乙肝疫苗 流感疫苗
白破疫苗 23价肺炎多糖疫苗
百白破疫苗 肺炎结合疫苗
麻风疫苗 出血热疫苗
麻腮疫苗 钩体疫苗
麻腮风疫苗 炭疽疫苗
风疹疫苗 狂犬病疫苗
腮腺炎疫苗 伤寒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 布病疫苗
乙脑灭活疫苗 鼠疫疫苗
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 霍乱疫苗
A群C群流脑结合疫苗 森林脑炎疫苗
ACYW135流脑疫苗 脊灰灭活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 戊肝疫苗
甲肝灭活疫苗 百白破IPV和Hib五联疫苗
甲乙肝疫苗 百白破Hib四联疫苗
Hib疫苗 流脑Hib联合疫苗
水痘疫苗 EV71疫苗
轮状病毒疫苗
填报日期: 年 月 日 填报单位(盖章): 填报人:
表2-3 疫苗出入库登记表(参考格式)
疫苗名称: 生产企业: 批号:
疫苗属性:1第一类 2第二类 剂型:1液体 2冻干 3丸剂 4 其他
规格: 剂/支或粒 有效日期: 年 月 日 批准文号:
批签发合格证明编号: 进口通关单编号:
日期 出入库
类型 来源/去向单位 入库数(支/粒) 出库数(支/粒) 库存数(支/粒) 对方单位经手人 本单位
经手人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