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林业行动计划

2017-01-10 来源:林业局网站

(二)进一步完善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切实促进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管理水平、管理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发挥自然保护区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的生态屏障作用。

(三)林木种质资源库。全面落实《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20142025年)》,启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主库和分库建设,确定一批原地保存库、异地保存库,逐步形成原地保存、异地保存和设施保存相结合、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和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相补充的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启动和建设1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主库)和6处分库,建设和确定390处原地保存库,200处异地保存库,开展主要造林树种、重要乡土树种、名特花卉、沙生植物和珍稀濒危树种的保存工作。

(四)森林公园建设管理体系。启动森林风景资源本底调查,编制森林公园保护与发展规划,科学布局森林公园;推动森林公园立法,完善森林公园保护、建设管理标准,提升森林公园保护与建设水平;强化森林公园管理,督促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实施,改善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条件,满足公众分享利用需求。

二十七、目标15.5:采取紧急重大行动来减少自然栖息地的退化,遏制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到2020年,保护受威胁物种,防止其灭绝。

中国落实举措:到2020年,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加大典型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和景观多样性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资金投入,开展全国大规模的物种资源本底调查工作。建立全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体系。

牵头单位:保护司

参与单位:造林司、计财司、科技司、场圃总站、濒管办、湿地办

实施方案:

(一)保护濒危物种,防止其灭绝。一是加快修改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配套规章,加快完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进一步推动保护奠定法律基础。二是结合《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保护、修复和扩大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建设生态廊道,改善栖息地碎片化、孤岛化、种群交流通道阻断的状况。开展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科学进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再引入。优化全国野生动物救护网络,完善布局并建设一批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和野化放归。强化野生动植物基因保护保存体系,建设国家野生动植物基因设施库。三是认真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义务。四是继续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观念、意识和道德水平。

(二)建立重点野生植物野外资源的调查机制和检测体系。实现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的有机结合,逐步开展和实现濒危物种的野外回归。

(三)以《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20062030年)》为指导,坚持数量和质量并重,科学建设自然保护区。

(四)建设和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逐步建成覆盖我国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和聚集取食、活动区域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处置、消灭疫病对野生动物种群安全的威胁;加强野生动物疫病预警防范能力建设,构建野生动物疫情预警模型,预判野生动物疫情发生和流行趋势,采取阻断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开展野生动物专用疫苗及辅助诱导饵料的研发,通过野生动物疫病的主动预防工作,提升野生动物种群健康水平,防范野生动物疫病对物种种群的危害。

(五)启动森林风景资源本底调查,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强化森林公园管理,切实加大森林景观多样性保护力度。

二十八、目标15.6:根据国际共识,公正和公平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产生的利益,促进适当获取这类资源。

中国落实举措:逐步建立健全遗传资源保护与惠益分享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遗传资源的正当获取和公正、公平分享利用。提高生物遗传资源保护资金投入,参与遗传资源获取和利用的国际合作。

牵头单位:科技中心

参与单位:政法司、保护司、计财司、国际司、场圃总站

实施方案:

继续加强法规体系建设,推动国家出台《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管理条例》,完善林业遗传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在修改的《种子法》中强调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尽快出台相应的条例办法,加快完成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建设。开展林业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和惠益分享试点,建立一批林业遗传资源保护与惠益分享示范区和林业遗传资源保护基地。开展林业遗传资源相关调查,建立健全林业生物遗传资源数据库。开展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新发现和重要林业生物遗传变异和多样性分析,评价遗传多样性状况,为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分层次举办培训班,对林业遗传资源管理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履行相关国际公约,促进林业遗传资源国际交流和合作。

二十九、目标15.7:采取紧急行动,终止偷猎和贩卖受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处理非法野生动植物产品的供求问题。

中国落实举措:认真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加快完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优化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网络,强化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严厉打击象牙等野生动植物制品非法交易。修复和扩大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

牵头单位:保护司

参与单位:国际司、濒管办

实施方案:

继续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完善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部门协调机制,尽快完成对国内象牙管理政策的评估和调研。继续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强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打击力度,开展专项行动,遏制盗猎和非法贸易野生动物的犯罪势头。加强国际合作,宣传我国在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努力从源头、中转、消费等各环节切断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渠道。提高公众意识,提醒出境人员不要非法购买并携带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回国,引导各有关行业多环节阻断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渠道,并会同中国民航局、国家铁路局、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印制宣传页,在民航班机、旅客列车和旅行社广泛散发。

三十、目标15.8:到2020年,采取措施防止引入外来入侵物种并大幅减少其对土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控制或消灭其中的重点物种。

中国落实举措:积极参与有关防控外来物种入侵的国际公约,完善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和相关风险评估制度。建立全国植物园、动物园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牵头单位:造林司、保护司分别负责

参与单位:科技司、国际司、湿地办

实施方案:

(一)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426号),显著提升抵抗外来生物入侵能力。积极参与《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有关国际植物检疫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为基础,梳理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物种名单。建立和完善多机构风险评估机制,加强从国(境)外首次引进林木种子、苗木事中事后监管,防范外来有害生物随林木种苗跨境传播。

(二)按照《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严防严控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一是完善立法,在《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增加专门条款,禁止随意放生并进行追责。二是强化科学评审和论证,健全和完善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评估制度和许可制度。三是建立物种引进和放生后的监测和应急反应制度。四是加强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强化部门协调,提高生物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