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十三五 全民节能行动计划

2017-01-06 来源:发展改革委网站

(三)提升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水平。推动用能单位加强
全过程和各环节用能管理,促进节能管理持续改进,节能技术持
续进步,能效指标持续提升。加快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
系建设,到 2020 年全部重点用能单位基本完成能源管理体系建
设。落实能源管理岗位和能源管理负责人制度,强化能源计量器
具配备与智能化升级,加强能耗在线计量分析,严格能源利用状
况报告制度,推广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鼓励重点用能单位把能源
节约作为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鼓励重点用能
单位利用第三方认证提升能源管理水平和绩效,推动各方采信认
证结果。
三、工业能效赶超行动
工业能源消费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重点领域,通过全面落实
《中国制造 2025》,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工业能源
4
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十三五”时期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
值能耗降低 18%,力争 2020 年工业能源消费达到峰值,电力、
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煤炭、纺织、造纸等重点耗能
行业能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行动内容包括:
(一)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等高附
加值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规划产
业和地区布局,推动工业发展逐步从资源、劳动密集型向资本、
技术密集型转变。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严格节能审查,严控高耗
能行业产能扩张。加强工业领域节能监察,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工
业节能专项监察,强化能耗执法,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技
术和设备。探索从全生命周期推动工业节能,不断优化工业产品
结构,推进产品生态设计,推广复合材料和高强度材料,减少生
产过程中初级原材料投入和能源消耗,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低消
耗、低排放产品。
(二)大力推进工业能效提升。贯彻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限
额标准,在电解铝、水泥等行业落实阶梯电价和差别电价相关价
格政策,定期开展能源审计、能效诊断,发掘节能潜力。加强工
业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钢铁、建材、石化、化工、
有色、轻工等行业能源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新一代信
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
合主攻方向,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机器人、智能
制造等手段,提升工业生产效率,降低工业能耗。开展节能低碳
电力调度。推进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从供需两侧共同发力,
5
促进电力需求侧与供给侧互动响应,贯彻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
理规范指南、建设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数据平台,提升工业
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鼓励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
技术改造,探索通过能源托管方式降低用能成本。
(三)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达标。选择电力、钢铁、建
材、石化、化工、有色、煤炭、纺织、造纸等高耗能行业,从单
位产品能耗领先企业中遴选领跑者,编制行业能效对标指南,鼓
励全行业以能效领跑企业为目标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适时将
能效领跑者能效指标纳入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快行业整
体技术进步。
四、建筑能效提升行动
建筑是节能的重点领域之一,建筑能耗具有能耗“锁定”效
应。我国存量建筑有 500 多亿平方米,每年新建建筑约有 20 亿
平方米,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比重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
建筑节能工作,在达到同样舒适程度的同时有效控制建筑能耗过
快增长。行动内容包括:
(一)大幅提升新建建筑能效。编制绿色建筑建设标准,提
高建筑节能标准要求,严寒及寒冷地区城镇新建居住建筑加快实
施更高水平的地方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逐步扩大绿色建筑标准
强制执行范围。实施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行动,推进高水平高
性能绿色建筑发展,积极开展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小区)
建设示范。推进建造方式绿色化,推广装配式住宅,鼓励发展现
代钢结构建筑。推动绿色节能农房建设试点。引导绿色建筑开发
6
单位及物业管理单位更加注重绿色建筑运营管理,实现绿色设计
目标,加快培育绿色建筑消费市场,定期发布绿色建筑信息。到
2020 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较 2015 年提升 20%,城镇绿色
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 50%,比 2015 年翻一番。
(二)深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深入推进既有居住建筑
节能改造,因地制宜提高改造标准,开展超低能耗改造试点。在
夏热冬冷地区,积极推广以外遮阳、通风、绿化、门窗及兼顾保
温隔热功能为主要内容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积极
探索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技术路线。
(三)大力推动公共建筑节能运行与改造。深入推进公共建
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及能效公示工作。进一步加强公共建筑能
耗监测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基于能耗数据的重点用能建筑管理制
度及公共建筑能效比对制度。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政府和社
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方式,对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继续做好节能型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建设,积极开展绿色校园、
绿色医院政策标准制定及建设试点工作。
(四)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
化,推动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上的分布式应用,鼓励推广太阳能热
水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有条件地区新建建筑应当按相关技术
规范要求预留安装位置等。实施城市智慧热网试点,科学推进供
热计量,条件适宜地区优先利用工业余热和浅层地能为建筑供
暖。加快新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产品、设备的研发与推
广。在夏热冬冷地区积极推广水源、空气源、污水源热泵等。推
广红外线灶、聚能灶等高效清洁灶具,鼓励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7
在农村地区规模化应用,推广被动式太阳能房建设。
五、交通节能推进行动
交通运输是石油消费的主要行业,也是节能的重要领域。能
源成本占交通运输企业总成本的 30%~40%左右。大力推进交通
运输节能,不仅是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
企业用能成本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时期,铁路单位运输工作
量综合能耗降低 5%,营运客车、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降低
2.1%、6.8%,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降低 6%,民航业单
位运输周转量能耗降低 7%。行动内容主要包括:
(一)构建节能高效的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加快高铁和铁路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核心铁路网的密度和运输能力。打造完善、
无缝衔接、方便舒适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出行比
重。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及港口等物流节点集疏运体系建设,大
力发展铁水联运、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和铁路集装箱运输、水水
中转,促进不同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有效衔接,提高铁路和水
运在中长距离货物运输中的比重。发展甩挂运输,建设便捷、高
效、信息化的物流平台、物流园、物流中心。到 2020 年,常住
人口百万人以上大城市公共出行比重达到 30%以上。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