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历次廉政会议都说了啥?
自2013年3月26日起,国务院已经召开了4次廉政工作会议。这4次会议都说了些什么?有何共同点?
简政放权
“把该放权力放下去”
记者梳理发现,“简政放权”在这4次廉政工作会议上都是重点部署的工作之一。从“下决心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到“取消下放审批事项,不仅要看数量,还要重质量”。到第三次会议时,李克强明确要求非行政许可审批要全部取消,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本次会议上,李克强再次表示要提高放权的“含金量”,除涉及安全和环保外,投资项目强制性评估评审一律取消。
政务公开
“让权力公开透明”
“让权力公开透明,也是最有效的防腐剂。”李克强在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就表明政务公开的重要性。
预算公开是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随着每年廉政工作会议的召开,预算公开范围越来越大,公开内容越来越细。至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央财政和部门预决算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并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今年,李克强再次强调控“三公”经费,要求“政府带头过紧日子”。
反腐倡廉
“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指出要依法促廉,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如何依法促廉?至第二次会议时,明确提出加强反腐倡廉基础制度建设,把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等公共资源交易,纳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领导干部不能插手干预。
在本次会议上,李克强表示要强化制度监管,聚焦重点推动反腐倡廉。特别提到,要创新和加强国资国企监管,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决策部署
“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
对于重大决策的落实问题,李克强在第一次会议上就表示要加强对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把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地方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随后的三次会议也均对此作出明确要求,如“对中央重大改革发展决策落实情况,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督查计划,加大督查力度”等。
今年,李克强强调,要继续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除了继续开展大督查对敷衍塞责的严肃问责以外,还要强化正向激励机制。
双随机一公开有什么意义?
李克强总理5月9日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革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推动双创深入开展,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充分迸发。
一、培育提升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
李克强总理援引世行报告说,本届政府成立以来,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层面核准项目共减少76%。95%以上外商投资项目和98%以上境外投资项目改为网上备案管理。工商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前置审批精简85%。
李克强总理强调,当前各国竞相出台吸引利用外资政策,我国若不妥善应对,不仅外贸下滑态势难以扭转,还会影响就业。外贸放管服改革,关键是要营造更有吸引力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成本,培育提升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
二、高交易成本最终必然,导致产品质量降低
李克强总理说,企业欢迎减税降费,更希望政府简政减权。放权不充分、监管跟不上,会增加企业运行成本。而这种高交易成本最终必然导致产品质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不下来,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多头执法、重复检查、标准不一等痼疾加重了企业负担。今年要继续推进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消除监管盲点,降低执法成本。
简政放权改革成效必须要有具体衡量标准:一要看改革后企业申请开办的时间压缩了多少;二要看投资项目审批提速了多少;三要看群众办事方便了多少。要形成明确的量化指标,不能用模糊不清的概念。
三、削减一批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和资质认定
李克强总理要求,今年再削减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和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50项以上;削减国务院部门设置职业资格比例达到70%以上;削减一批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和资质认定。中央层面核准企业投资项目削减比例要达到90%以上。
“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今年将全面推开
李克强说,要加紧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部分地区试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压缩负面清单;加快编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各方面清单,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双随机、一公开”是监管制度重大改革,今年要全面推开。要抓紧建立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年底前建立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使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
政务公开: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
李克强总理说,公开透明是现代政府基本特征,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要加大政府信息数据开放力度。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80%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里,“深藏闺中”是极大浪费。
过去较长时期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严重制约政府效能提升,给企业群众办事创业造成很大不便。必须下决心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各部门、各层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充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