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十三五”全国卫生计生人才发展规划(全文)

2017-01-05 来源:卫计委网站

(六)服务社会,加强健康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健康产业发展和健康服务新业态,加强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和建设力度。建立完善医学辅助技术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和评价标准。调整优化适应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医学教育专业结构,加强卫生计生职业院校和实践基地建设,支持医学类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以及健康管理、营养和社会工作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适应养老服务需要,进一步完善老年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强化老年护理、生殖健康等各类人才培养培训。推进医疗护理员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设一支社会急需、面向基层、业务拔尖、一岗多能的健康服务技能人才队伍。加强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人员进修轮训制度,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一视同仁。围绕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逐步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岗位设置,建立适应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加快培养中医养生保健、康复、养老、健康管理等技能人才。 
(七)统筹发展,加强计生和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优化整合卫生计生资源,巩固和加强乡村两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相结合的网络。健全乡级计生办或设立卫生计生办,按照常驻人口比例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加强计划生育技术人才培养培训,结合实际需求,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殖健康咨询、儿童早期发展、人口健康管理、流动人口服务、家庭发展、家庭健康指导、婴幼儿托育服务和老年健康服务等重点领域,培养高级技能人才。 
积极推动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加强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医药重点学科、专业和课程。全面推进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开展中医医师专科规范化培训,加强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养,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加强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启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选拔造就百名中医药领军人才,遴选培养千名中医药优秀人才和万名骨干人才,建设一批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继续做好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以及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发展中医药继续教育。 
逐步建立符合中医药不同岗位要求的人才标准,完善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省级名中医等评选表彰制度,构建不同层级相互衔接、政府表彰和社会褒奖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保障机制,加大中医药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促进中医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体制机制创新 
  (一)实施医师规范化培训,创新教育培养机制。 
加强医教协同,以临床医学为重点,探索建立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供需平衡机制。健全医务人员培训培养制度,使每个医务人员都有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再培训的机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和信息化建设,强化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以全科和儿科、精神科、妇产科等急需紧缺专业为重点,统筹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到2020年,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50万名。初步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县级医疗机构和边远地市医院培养一批专科医师。开展公共卫生医师培训,制定培训规划和计划,提高公共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和水平。 
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个人素质能力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完善面向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优化继续教育实施方式,探索新型互联网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展多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支持国家健康医疗开放大学建设。依托医疗卫生行业专业资源和人才优势,以在线学习平台建设为技术支撑,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依托,利用“互联网+健康医疗”整合各种医学教育资源。建立和发展中国健康医疗教育慕课联盟等远程医学教育培训平台,开发线上数字化课程、课件、教材,建立共享型公益性数字化资源库。推进网络医学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开展在线互动、远程培训、远程手术示教、学习成效评估,便捷医务人员终身教育,持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胜任能力。遴选建设一批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强化继续医学教育监督管理。 
(二)改革行业薪酬制度,创新激励保障机制。 
  充分考虑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等情况,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同时实现同岗同薪同待遇,激发广大医务人员活力。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