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全文)

2017-01-05 来源:国土资源部
表1 地质灾害调查“十三五”工作部署
工作类别 工作量 责任主体 备注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崩塌滑坡泥石流调查 尚未完成1:5万详细调查的山地丘陵县(市、区) 地方政府 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
岩溶地面塌陷调查 岩溶塌陷重点防治区全面完成 中央及地方政府
重点部署在湘中南、珠江三角洲、桂西及桂北等岩溶塌陷重点防治区等地区
地面沉降地裂缝调查 地面沉降地裂缝重点防治区全面完成
重点部署在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地面塌陷重点防治区、长江三角洲及江浙沿海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华北平原及黄淮地区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汾渭盆地地面沉降地裂缝重点防治区以及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等重大工程所在区域等地区
地质灾害“三查” 崩塌滑坡泥石流排巡查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地方政府 地质灾害防治区涉及的所有县(市、区)
地面塌陷地裂缝排巡查
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 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 10万平方千米 中央及地方政府 重点部署在国家战略经济区(带)、重大工程所在区域、集中连片贫困区、重点流域等地区
重点集镇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 4000个集镇 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严重的城镇、人口聚集区
隐患点勘查 20000处隐患点 重点集镇周边的重大灾害隐患点
(二)监测预警。
1.健全完善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体系。
进一步加强国家、省、市、县四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实现山地丘陵县(市、区)全覆盖。加强与有关部门突发事件预警系统信息对接和协调联动,加强与水利、气象等部门的合作,推进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数据和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完善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实现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针对性和时效性。
2.构建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
推广网格化管理①等先进典型经验,进一步完善全覆盖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对调查、巡查、排查、复查中发现的所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建立群测群防制度,明确群测群防员,给予经济补助,配备必要的监测仪器设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通信技术,形成监测数
①网格化管理:指的是湖北省对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网格,通过压实乡镇政府、国土所、地勘队伍技术人员、村干部防治责任,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支撑作用,确保群测群防体系发挥最大的防灾成效。
据智能采集、及时发送和自动分析的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完善
全国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监测作用,对威胁城镇、重大工程所在区域、交通干线及其它重要设施的3000处地质灾害隐患,布设专业监测仪器进行实时监测。建立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机构,完善专业监测队伍驻守制度,构建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有机融合的监测网络。
3.完善地面沉降地裂缝监测网络。
健全完善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珠江三角洲及沿海地区等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区、铁路、高速公路、南水北调、油气管网等重大工程区域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推进国土、水利、规划、建设等部门的监测网络数据共享。
表2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十三五”工作部署
工作类别 工作量 责任主体 备注
构建群专结合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预警网络 气象预警 覆盖所有山地丘陵县(市、区) 地方政府 所有山地丘陵区
群测群防 健全完善群测群防制度,实现隐患点群测群防全覆盖 包括已发现的和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专业监测 对3000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专业监测 威胁城镇、重大工程所在区域、交通干线及其它重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完善地面沉降地裂缝监测网络 主要地面沉降区监测网络 健全现有网络 地方政府 重点部署在地面沉降地面塌陷重点防治区
国家重大战略区及重大工程所在区域专项监测网 构建专项及立体监测网;整合多部门监测网,共享数据 中央政府和相关企业 重点部署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海岸带等重大战略区、铁路、高速公路、南水北调、油汽管网等重大工程所在区域
(三)综合治理。
1.继续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
对不宜采用工程措施治理的、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居民点,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任务,充分考虑“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实行主动避让,易地搬迁。“十三五”期间,指导地方努力完成40万户140万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搬迁避让。
2.加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力度。
选择威胁人口众多、财产巨大,特别是威胁县城、集镇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工程治理,基本完成已发现的威胁人员密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程治理。“十三五”期间,规划部署300条特大型泥石流沟、1500处特大型及大型崩塌滑坡、20000处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
3.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在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比较严重的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等区域,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实现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和地面沉降风险可控。
表3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十三五”工作部署
工作类别 工作量 责任主体 备注
搬迁避让 40万户 地方政府和责任企业 不宜采用工程措施治理、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居民点
治理工程 滑崩塌坡 1500处 中央和地方政府 特大型及大型滑坡崩塌灾害点
泥石流 300条 特大型泥石流沟
崩塌滑坡泥石流 20000处 中小型
地面沉降地裂缝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重点部署在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地面塌陷重点防治区、长江三角洲及江浙沿海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华北平原及黄淮地区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汾渭盆地地面沉降地裂缝重点防治区等地区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