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全文: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doc
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为“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绘就目标蓝图、亮明任务清单。
针对地质灾害呈高发频发、地灾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的态势,《规划》明确,“十三五”要以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目标,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全面完成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重点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岩溶塌陷调查,全面完成全国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实现山地丘陵区市、县两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全覆盖,完善提升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的群专结合监测网络,基本完成已发现的威胁人员密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程治理。
《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系统完善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大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在重大工程所在区域、重要城市、人口聚集区等区域建立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体系,显著减缓地质灾害风险,全面降低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有效解决西部及老少边穷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问题。
《规划》划分了全国高、中、低三级地质灾害易发区,同时考虑不同区域社会经济重要性因素,把地质灾害易发、人口密集、社会经济财富集中、重要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划区作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划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17个,总面积141.1万平方千米。
附件: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doc
附件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
国土资源部
2016年12月
目 录
前 言 1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 2
(一)地质灾害现状。 2
(二)“十二五”防治成效。 2
(三)“十三五”防治形势。 5
二、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规划原则。 7
(三)规划目标。 8
三、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 8
(一)地质灾害易发区。 8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9
四、地质灾害防治任务 15
(一)调查评价。 15
(二)监测预警。 17
(三)综合治理。 19
(四)应急防治。 20
(五)基层防灾能力建设。 21
五、资金筹措和实施安排 23
(一)资金筹措。 23
(二)实施安排。 23
六、保障措施 24
(一)落实责任分工。 24
(二)坚持依法防灾。 24
(三)加强资金保障。 25
(四)调动社会力量。 25
(五)强化宣传培训。 26
附图1 27
附图2 28
附图3 29
前 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主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2011)等,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应急防治体系和基层防灾能力建设。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以2016-2020年为规划期。规划范围为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以外的全国31个省(区、市)。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国山地丘陵区约占国土面积的65%,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防范难度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88525处,其中崩塌67478处,滑坡148214处,泥石流31687处,其他地质灾害合计41146处,共威胁1891万人和4431亿元财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