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12-28 来源:发展改革委网站

(三)强化水利科技创新
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按照国家科技改革的部署和要
42
求,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
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保障国家水安全,实施一批水利重
大科技项目,重点在水资源节约利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重大水工程、水灾害防治与风险管理、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
深入开展水利科学研究,加强综合节水与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水循环信息精准监测与预报技术、水资源系统多目标智能化
调度、水旱灾害防治与风险管理、复杂条件下大型水工程建
设与安全运行、河湖综合整治与水沙调控等关键技术攻关。
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示范和应用,推进水工产品和装备科技创
新。积极组建水利国家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导构
建水利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加
强水利科技资源平台共享。完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水
利技术监督工作。
加强水文监测服务能力建设。充实调整各类水文测站,优
化完善水文站网布局和功能,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重要
水功能区和主要省界断面水质水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强水文
监测中心建设,提高水文技术装备整体水平,提升水文巡测、
水质分析和水文信息处理服务能力,建立手段先进、准确及
时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以及城市水文监测体系。丰富
水文信息产品,建设国家水文数据库,促进水文信息共享和
应用,提升水文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结合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
43
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等,全面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
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完成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建
设,建立覆盖城镇和规模以上工业用水户、大中型灌区的取
水计量设施和在线实时监测体系。加快推进国家防汛抗旱指
挥系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大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监
督平台、覆盖大中小微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和水利数据中
心等应用系统建设,提高水利综合决策和管理能力。大力推
进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享,建立国家水信息基础平台,
提升水利信息的社会服务水平。加强水利信息网络安全建设,
构建安全可控的水利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
十一、环境影响评价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
称《纲要》)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本规划按照《纲
要》的要求,从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工程项目和政策措施
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统筹谋划和布局,细化相关工作措施,各
项任务指标均与《纲要》保持一致。用水总量控制、水资源
利用效率、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目标指标和相关任
务已与国务院出台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污染防
治行动计划等进行了衔接。列入《规划》的重大工程项目符
合已批复的七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防洪
规划等规划和流域治理、开发、保护总体要求。
44
“十三五”水利建设任务主要包括重大水利工程、农村
水利、水生态治理与保护等。规划实施后,可进一步完善水
利基础设施网络,提高水资源配置利用和水土资源保护修复
能力。
一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可以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
络,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基本完成重大农业节水工程建设,
将初步建成与水土资源条件、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节
水灌溉体系。科学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将为提高
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下基础。基本完
成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可有效提高城乡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和
抗旱应急能力。加快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建设,实施重要
河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闸水库除险加固,不断推
进海堤达标建设、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和城市防洪排涝工
程建设,将全面提升大江大河、重要支流和区域的防洪减灾
能力,有力保障重点地区防洪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完成一批新建大型灌区建设,将进一步提高重点地区粮食产
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过规划
实施,预计可新增供水能力 270 亿立方米,新增农田有效灌
溉面积 3000 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1 亿亩,主要海堤
达到国家规范设定的标准,经治理的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
标准达到 10~20 年一遇,进一步提升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水平,
增强我国水安全保障能力。
45
二是农村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可以巩固提升农村饮水保障
程度,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质量,
推动城镇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
将进一步改善农村供水条件,提高农村饮水水源稳定性,改
善供水水质,提升农村供水安全监管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建
设,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将为构建系统完善的农田
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打下基础。推进抗旱水源建设,可进一步
有力提升区域抗旱应急供水能力。加快农村小水电建设,探
索形成水能资源开发新模式、管理新途径,将有效改善边远
地区农村用电条件。推进农村河塘整治,将为提高农村地区
水源调配能力、防灾减灾能力、河湖保护能力,改善农村生
活环境和河流生态奠定基础。通过规划实施,预计农村自来
水普及率可达到 80%以上,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率达到
85%以上,新增小水电装机容量 500 万千瓦,不断提升农业现
代化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三是水生态治理与保护工程将有力改善河湖生态健康,推
进水土流失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有效控制入河湖污染排
放,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管理,将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
保障饮水安全。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将有效控制和减少
重点防治地区水土流失。加强重点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保护,
强化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将有效改善河湖生态环境,遏
制地下水超采局面。通过规划的实施,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
46
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将提高到 80%以上,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面积 27 万平方公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超采量得到有效退
减,水生态系统健康和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十三五”时期是重大工程建设的关键时期,水利工程
建设可能对局部带来一些不利环境影响。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陆域水循环过程、河湖水文情势及水生
态环境;工程蓄水可能产生滑坡塌岸,诱发水库地震,并可
能对自然景观和文物、水生生物栖息繁衍环境、生物多样性
等产生影响。同时,部分水库建设淹没损失较大,占地移民
问题复杂,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农业节水工程建成运行
后,减少了沿程和田间的渗漏,可能对输水渠沿途的植物生
长和地下水的补给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灌
区地下水补给量的减少,会对灌区植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灌区退水的减少,可能对灌区盐分平衡带来一定的影响。灌
区扩建和取水可能导致河流和地下水循环状况的改变,产生
土壤潜育化和次生盐碱化,并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
利影响。
为此,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环境影响,依法
加强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工程前期工作,强
化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根据生态环境对规划实施的
响应及时优化调整实施方式,强化对工程规划、设计、建设、
管理全过程的监管,最大程度地减免规划实施的不利环境影
47
响。
一是坚持节约和绿色发展。加强流域和区域用水总量控
制,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逐步退还挤占的河道内生态
环境用水和超采的地下水。水资源配置要保障河流的基本生
态环境用水要求,维护河流合理流量,维持湖库和地下水的
合理水位。水资源开发要高度重视对河流生态环境和地下水
系统的保护。水资源利用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
原则,加快建立全社会的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提高水
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努力形成
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促进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坚持用法律和制度保护水生态环境。认真落实工程建
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执行“三
同时”管理制度。在水利工程前期论证中,要深入分析工程
建设可能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保护目标的影
响,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水生生物资源、重要景观和历史文化
遗产等。坚决避免中小河流治理中束窄河道、减少行洪断面,
以及河流渠道化的倾向,尽量保持河道自然形态,提倡采用
生态型河道治理措施,注意与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的协调。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有序发展小水电,严格工程建
设管理和环境监管,在保障生态基流的基础上维护河流生态
系统结构和功能。依法加强相关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努力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是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做
好工程征地补偿、搬迁安置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确保
被征地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保障其合法权益,维护社会
稳定。农村移民集中安置的农村居民点、城(集)镇、工矿
企业以及专项设施等基础设施的迁建或者复建选址,应当依
法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
防治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