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坚持追求卓越,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
牢固树立追求卓越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是高校科技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树立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
——坚持学术卓越。牢固树立质量优先的创新理念,以探究真理、发现新知为使命,努力探索科学前沿,开辟新的领域与方向,提出新概念、新理论与新方法,发现和解决新问题;自觉弘扬和坚持科学精神,倡导求真、创新的价值导向。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
——坚持贡献卓越。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为目标,面对重大现实问题,让科技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新的可能,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新的贡献。
——坚持管理卓越。推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加快建设符合科技、教育、经济发展规律的现代管理体系,创新科技管理与服务模式,倡导精准管理、整合管理和全链条管理。加强高校科研信息化,提升科技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氛围
——加强科学共同体的自治和自律。保障科学探索的自由和独立,遵守科学研究规范和伦理,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保护科学家创新的热情,激发科学家创新的动力,宽容科学家探索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
——秉持真诚协作、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尊重他人的工作和发现的优先权,尊重他人理性怀疑的权利。准确无误地记录和报告研究的过程,诚实地向科学界开放自己的科学数据和研究结果,自觉杜绝并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维护科学的声誉。
——担当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遵守人类社会和生态的基本伦理准则,遵守科研过程中的科技伦理规范,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避免对科学知识的不恰当运用,承担起对科学技术后果进行评估的责任,努力为公众全面、正确地理解科学做出贡献。
(三)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构建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强化高校的主体责任,落实高校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专家机构和办事机构,做到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不端行为查处机制三落实、三公开。
——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为本科生开设科学伦理讲座,在研究生中进行学术规范宣讲教育,对新入职教师进行科研诚信教育,把科学道德教育纳入教师岗位培训范畴和职业培训体系,形成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
——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强化全方位监督和约束。按照《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规定,规范学术不端行为调查程序,加大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力度,积极推动形成科研诚信和学风自律机制。
(四)加强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
——建立高校各类科技场馆、科研平台向全社会开放制度,把丰富的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各类创新平台要加强科技成果科普化,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发现和创新成果价值。
——加强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充分发挥高校科协和学生团体的科普作用。加强科普网络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国家各类科技计划加强科普内容和科技成果科普化。加强科幻作品创作。
——加强高校科普能力建设。启动高校科普基地建设计划,加大对高校科普创作的投入和支持。
(五)推进高校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教育部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管理机构建设,加强战略规划和政策研究,更加注重创新环境营造和重大项目组织。
——加强高校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发挥好专职管理人才和“双肩挑”人才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优化结构,提升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技管理队伍。加强管理干部技能培训和业务交流。
——加强高校科技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制度、人力、信息化等条件建设,为科研人员提供项目申请、组织实施、项目验收和资金使用等全过程专业服务。健全科研和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内控制度,完善内部公示制度和常态化的自查自纠机制,提高项目执行、设备购置、经费使用的透明度。
——加强高校科协工作,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积极指导学生科技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