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高等学校“十三五” 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全文)

2016-12-21 来源:教育部网站

六、坚持开放协同,构建科研组织新机制
根据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立足高校科技体制特点,打通阻碍创新的障碍,全面提升创新效率。
(一)强化学科开放融合
——大力推进学科开放和交叉融合机制,促进新兴学科形成,培育特色学科,构建交叉学科体系。以前沿问题研究牵引学科发展方向,促进学科交叉。加快利用交叉原创性研究成果改造充实传统学科。
——建立需求导向的交叉学科发展机制。鼓励高校根据研究兴趣和科学前沿,自主设置跨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研究中心。鼓励高校根据研究问题和任务,建立矩阵式科研组织模式,加强校内科技资源整合,建立跨学科领域、跨院系的研究平台,以跨学科研究组织打通学科建制障碍。
——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交叉学科发展评价机制。通过“归属度”方法科学评价跨学科成果,鼓励学科交叉合作创新。
(二)推进与其他创新主体大规模协同
——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建立高校与企业等创新主体之间常态化的技术创新对话制度。支持高校积极参与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业创新中心,组织大团队联合攻关。
——推进科技资源整合,加强创新平台共建共享。推动构建校校、校所、校企、校地、校军以及国际合作等横向联动平台和研发服务网络。改革完善创新平台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开放共享的运行管理模式,规范开放服务流程。
——加快推进高校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向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建立高校图书资源与校外图书资源间的传递机制。推动电子资源和科普资源向社会开放。
——推动制订有利于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评价标准和监督奖惩办法。将流动人员比例、服务外部客户频次等创新资源开放情况纳入各类科技设施、重点实验室、科技园评价标准。
(三)加强军民科技融合创新
——加快建立军民融合的创新机制。完善教育主管部门和军队、国防科技部门的工作会商机制,推进科研体系进一步开放,推进军民资源双向开放与共享,支持更多高校力量参与国防科技建设。科学评价、合理激励,调动科研人员投身军民融合创新的积极性。实施高校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
——建立军民融合重大科研任务形成机制。加强军民融合特色学科、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建设,形成有组织创新能力。发挥教育部科技委相关学部战略研究优势,凝炼颠覆式概念和技术,组织预研项目,构建高技术发展的蓄水池和种子库。
——加强国防科技基础研究。鼓励高校参与国防科学技术发展和武器装备研制,支持开展国防科学技术新理论和新原理的探索研究,为增强国防科技的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四)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吸纳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机制。
——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亚太互联互通蓝图,加快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建设科技创新基地。鼓励国际知名科研机构来华与高校联合组建国际科技中心,推动高校设置海外创新中心。
——支持高校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积极参与大型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建立高校国际合作重大科学研究项目的培育机制,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杆,基于全球价值链部署科技研发任务。推动实施高校国际创新合作计划。
——推动高校走上国际学术组织舞台,参与全球创新治理体系。支持优秀科学家到国际组织、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任职。鼓励高校举办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创办、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学术期刊。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