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文)

2016-12-19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专栏 9 可再生能源供热示范工程
——太阳能供热。在继续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基础上,加快各类中高温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满足热水、取暖、蒸汽、制冷等各种品质
用热/用冷需要。在适宜地区推广跨季太阳能蓄热工程供热。
——生物质能供热。因地制宜推进农林废弃物、城市垃圾等生物质能综合
开发,鼓励城镇小型燃煤供热锅炉改造为以生物质成型颗粒为燃料,扩大生物
质热电联产比重,提高生物质利用效率,替代城镇化石燃料消费。
——地热能供热。鼓励地热能资源丰富地区,建立以地热能为主的供热利
用体系,满足各种供热需求。
——清洁电力供热。在风能资源富集、供热需求量大、电力供应相对过剩
的北方地区,以替代燃煤小锅炉为目标,推广规模化的清洁电力供热工程,在
满足这些地区刚性供热需要的同时,扩大清洁电力就地消纳比重,减少煤炭消
费。 (二)区域能源转型示范工程
在继续做好绿色能源示范县、新能源示范城市等工作基
础上,支持资源条件好、管理有基础、发展潜力大、示范作
用显著的地区,以推进新能源应用、显著提高新能源消费比
重为目标,以省级、市级、县级或园区级为单位,开展区域
能源转型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促进新能源技术集成、应
用方式和体制机制等多层面的创新,探索建立以可再生能源
为主的能源技术应用和综合管理新体系。在“三北”地区开
展就近消纳试点,发展与可再生能源配套的高载能工业,探
索风电制氢、工业直供电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模式。
争取到 2020 年,在一些地区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增量
或存量的能源消费中,率先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应用。
专栏 10 区域能源转型示范工程
——能源转型示范省(区)。支持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的西北、西南等省(区),
规划能源转型战略目标,探索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与省间互济、风光水电等互补
协调运行机制,建设能源转型示范省(区)。到 2020 年,示范省(区)内可再生
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超过 30%。支持中东部可再生能源资源一般或相对贫乏
但能源消费集中的省份,充分发挥网际输电能力、区域调峰能力,探索实施需求
侧管理等综合优化调度运行模式,增加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争取在“十三五” 期间,通过市场化机制消纳区外可再生能源,示范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
比重超过 30%,新增可再生能源在全部新增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超过 50%。
——能源转型示范城市。在继续深入开展新能源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基础
上,引导积极的城市创建能源转型示范城市。示范城市以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
源供热为重点领域,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信息统计和监测体系等管理制
度,力争城市增量能源消费大部分由新能源提供,加快新能源对存量化石能源消
费的替代,提高新能源在城市用能中的消费比重,推动城市能源结构转型。示范
城市能源消费中的可再生能源比重占城市用能消费的 50%以上。
——农村能源转型示范县(区)。支持在农业及人口大省开展农村能源转型
示范县(区)建设。加快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进程,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
覆盖。推进各类生物质集中供气、沼气集中供气、成型燃料供热项目在农村和城
镇应用。利用荒山荒坡、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光伏+”项目,因地制宜
推动光伏和风力发电在提水灌溉等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支持示范县(区)建设新
型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合作模式,加快实现农村能源清洁化、优质化、产业
化、现代化。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区。在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体制机制创新
等先行先试区域,支持因地制宜创建更高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清洁能源应用示范
区,满足用电、供热、制冷、用气等各类用能需要,实现不同新能源技术之间以
及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生产消费体系的融合。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
比超过 80%。 (三)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范工程
为探索建立容纳高比例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输
(配)储用一体化的局域电力系统,探索电力能源服务的新
型商业运营模式和新业态,推动更加具有活力的电力市场化
创新发展,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新能源微电网技术体系和管
理体制,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技术先进、创新机制” 的原则,推进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分布式电源多元互补的新
能源微电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专栏 11 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范工程
——联网型微电网。鼓励在需求较大和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可再生能源
为主、天然气等互补的联网型微电网,实现区域内冷热电负荷的动态平衡及与大
电网的灵活互动。
——独立型微电网。在偏远、海岛或电网薄弱地区建立风、光、水为主,储
能、天然气、柴油备用的独立型微电网。 七、完善产业体系
逐步完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坚持将科技创新驱
动作为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动力,不断
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品质,降低
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和运行成本,增强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经
济综合竞争力。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