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文)

2016-12-19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五)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
坚持“清洁、高效、可持续”的原则,按照“技术先进、
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总体要求,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
加强全过程管理,创新开发利用模式,全面促进地热能资源
的合理有效利用。
1、积极推广地热能热利用。加强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
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将地热供暖纳入城镇基础设施建
设,在用地、用电、财税、价格等方面给予地热能开发利用
政策扶持。在实施区域集中供暖且地热资源丰富的京津冀鲁
豫及毗邻区,在严格控制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的前提下,大
力推动中深层地热供暖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浅层地热能开发
利用的推广力度,积极推动技术进步,进一步规范管理,重
点在经济发达、夏季制冷需求高的长江经济带地区,特别是
23
苏南地区城市群、重庆、上海、武汉等地区,整体推进浅层
地热能重大项目。
2、有序推进地热发电。综合考虑地质条件、资源潜力
及应用方式,在青藏铁路沿线、西藏、四川西部等高温地热
资源分布地区,新建若干万千瓦级高温地热发电项目,对西
藏羊八井地热电站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在东部沿海及油田等
中低温地热资源富集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分布式中低
温地热发电项目。支持在青藏高原及邻区、京津唐等东部经
济发达地区开展深层高温干热岩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
项目示范。
3、加大地热资源潜力勘察和评价。到 2020 年,基本查
清全国地热能资源情况和分布特点,重点在华北地区、长江
中下游地区主要城市群及中心城镇开展浅层地热能资源勘
探评价,在松辽盆地、河淮盆地、江汉盆地、环鄂尔多斯盆
地等未来具有开发前景且勘察程度不高的典型传导型地热
区开展中深层地热资源勘察工作,在青藏高原及邻区、东南
沿海、河北等典型高温地热系统开展深层地热资源勘察。建
立国家地热能资源数据和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地热能基础信
息数据库,对地热能勘察和开发利用进行系统监测。
(六)推进海洋能发电技术示范应用
结合我国海洋能资源分布及地方区位优势,妥善协调海
岸和海岛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因地制宜开展海洋能开发利
用,使我国海洋能技术和产业迈向国际领先水平。
完善海洋能开发利用公共支撑服务平台建设,初步建成
山东、浙江、广东、海南等四大重点区域的海洋能示范基地。
加强海洋能综合利用技术研发,重点支持百千瓦级波浪能、
兆瓦级潮流能示范工程建设,开展小型化、模块化海洋能的
能源供给系统研发,争取突破高效转换、高效储能、高可靠
设计等瓶颈,形成若干个具备推广应用价值的海洋能综合利
用装备产品。开展海岛(礁)海洋能独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
建设;在浙江、福建等地区启动万千瓦级潮汐能电站建设,
为规模化开发海洋能资源奠定基础。
(七)推动储能技术示范应用
配合国家能源战略行动计划,推动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
源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储能产业在市场规模、应用领域和
核心技术等方面的突破。
1、开展可再生能源领域储能示范应用。结合可再生能
源发电、分布式能源、新能源微电网等项目开发和建设,开
展综合性储能技术应用示范,通过各种类型储能技术与风
电、太阳能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系统集成和互补利用,提
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稳定性和电网友好性。重点探索适合可
再生能源发展的储能技术类型和开发模式,探索开展储能设
施建设的管理体制、激励政策和商业模式。
2、提升可再生能源领域储能技术的技术经济性。通过
示范工程建设培育稳定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储能市场,重点提
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适用性,逐步完善
储能技术标准、检测认证和入网规范,通过下游应用带动上
游产品技术创新和成本下降,推动实现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
源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