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17年金融热点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 刘铮、李延霞)外有全球“黑天鹅”事件不断、美联储加息牵动全球市场,内有资产泡沫泛起、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抬头,2017年中国金融何去何从?
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经济工作做了部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金融热点2017年的政策走向。
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防控风险被放在2017年金融政策的突出位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今年以来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房贷过快增长,加大了金融风险。部分资金脱实向虚,金融市场中跨市场、跨机构、加杠杆增多,形成交叉风险。而美联储加息对全球资金流向和汇率走向都产生较大影响,外部形势比较严峻。
“各方面综合起来看,明年不确定性很多,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确保实现‘稳’这个主基调。”曾刚指出。
金融稳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说,为防范金融风险,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多地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监管部门对部分金融机构加杠杆、期限错配进行纠正,逐步把银行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等。未来随着形势变化,相关措施有可能会进一步强化、细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会议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意味着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多元的,要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取得平衡。”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
连平表示,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货币政策要保持一定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才能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但从防风险角度看,局部资产泡沫的存在,要求货币政策不能过于宽松。
从货币供应方式看,由于外汇占款出现趋势性变化,传统的货币供应方式亟待新的办法。不同于以往频繁调整准备金率,如今央行越来越多地采取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方式,释放流动性,确保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连平认为,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同时,要有一定灵活性。“2017年国际市场不确定很大,中国货币政策要灵活应对可能出现的突然变化,做好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