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海洋局林山青副局长解读
《全国海洋计量“十三五”发展规划》
记者:《规划》的发布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林山青副局长:海洋计量工作,是为了实现全国海洋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具有很强的法制性和权威性。制定《规划》是落实国家大力发展计量事业的具体举措,是发挥海洋计量在建设海洋强国中基础和保障作用的重要途径,是科学布局海洋计量工作、夯实海洋质量基础的必然要求。这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海洋局首次联合发布海洋计量专项规划,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海洋计量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海洋行业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海洋计量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尽快适应海洋强国建设的迫切需求。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推进海洋五大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智慧海洋”等重大工程,计量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和先行保障。这些年来海洋计量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共建立了41项海洋计量标准,涵盖海流等13个要素,年均提供检定校准服务5000余台套,但是当前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发展差距。统筹和加强全国海洋计量工作,十分必要和迫切。
二是尽快跟上国家计量发展形势。国家将计量定位为国家主权的象征,是国家统一的工具,是控制和提升质量的基础,其发展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务院印发了《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计量工作部署,进一步夯实海洋计量科技基础,填补海洋声学仪器等量传溯源体系空白,提高海洋计量检测服务能力。这是海洋计量工作尽快缩短和消除差距、融入国家大计量格局的必然要求。
三是充分发挥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海洋工作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海洋计量水平决定了海洋工作使用的装备与设施的准确度和可靠性。我国正在形成的一批具有自主竞争力的涉海企业和产品品牌要进入国际市场,测量技术必须符合贸易伙伴的要求。我们要加强统筹谋划,努力使我国海洋校准测量能力覆盖自身国际贸易需求,推动我国海洋装备、技术和服务走出去。
记者:《规划》有哪些特点?
林山青副局长:《规划》着眼于国家战略、海洋需要和工作基础,紧跟国家发展形势和要求,注意了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计量发展规划和我局“十三五”发展与改革规划等政策的衔接,把握好海洋计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发展形势需求和海洋计量薄弱环节。《规划》主要特点有3个:
一是指导思想,突出了当前海洋计量工作的特点和要求,提出“夯实基础、做好溯源、强化监督、拓展服务”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发挥海洋计量的监管与服务双重作用。
二是在任务部署上,坚持面向海洋公益服务、面向海洋产业发展与面向海洋国际竞争相结合,既把握好国内海洋事业发展形势对海洋计量工作的迫切需求,又积极谋划和参与国际海洋计量规则的制定,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和深化国际海洋合作的制度性话语权。
三是结合沿海区域发展特点和趋势,统筹社会计量资源,合理布局海洋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兼顾区域、领域、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将其作为任务之一进行了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