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12-07 来源:发改委网站
   二、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一)加强农业科技攻关。重点围绕生物育种、农机装备、 
智慧农业、生态环保等领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和 
工程,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和 
监管。健全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推进科研成果使用、处置、 
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改革。积极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 
业,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地位,壮大农业高新技术 
产业。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农科教 
紧密结合,促进农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 
加快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发展农业技术交易市场。加强农 
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二)推动种业科技创新。加强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强化 
保护、评价和利用。全面推进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加快主要 
粮食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优 
质高产、多抗广适新品种。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渔业种业提 
升行动,加快培育优异畜禽新品种,构建现代水产良种繁育体系。 
发展现代种业,建成一批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及区域级良种繁育基 
地、品种测试站、种畜禽及水产良种场。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 
成果权益分配改革。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 
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种业企业。 
   (三)增强农业技术推广能力。深化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 
                   12 
----------------------- Page 16-----------------------
理体制改革,探索农业推广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稳定和加强基 
层农技推广等公益性服务机构,进一步分离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 
经营性职能。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承担农技推广项目, 
集成、熟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引导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开 
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解决农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推 
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创办领办农业科技型企业和技术合作组 
织。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三、提升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一)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 
械化,提高水稻栽植、玉米和马铃薯收获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 
突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示范推广棉花机采、油 
菜和花生机播和机收、甘蔗机种和机收等关键环节的农机化技 
术。发展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推广保护性耕作、 
秸杆还田、土地深松、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等技术, 
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畜牧水产养殖业、林果蔬菜、病虫害防 
治、农产品初加工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水平。发展农用 
航空和农田精准作业。 
                          “     ” 
    (二)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深入实施 宽带中国 战略,加 
快信息进村入户,搭建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不断满足农业生 
产和农民生活信息需求。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 
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展网络化、 
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模式。采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 
算等技术,建立数据智能化采集、处理、应用、服务、共享体系。 
发展智慧气象和农业遥感技术应用,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 
体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13 
----------------------- Page 17-----------------------
   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一)完善防汛抗旱体系。加强江河治理骨干工程建设,加 
快规划内大江大河主要支流、独流入海和内陆河流治理,继续实 
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加强重点易涝区治理,加快实 
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提高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加快抗旱 
水源工程建设,在中西部山丘区,以水窖、水池、塘坝等为重点, 
提高雨水集蓄能力。完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加强防汛抗旱应急 
管理,编制完善主要江河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调度方案,完善防 
洪抗旱预案。 
   (二)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加强气象卫星、天气雷达、气象 
站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 
报服务、应对准备、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预报准确度,提升预警 
信息发布时效性。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建设,开展常态化人工 
增雨(雪)和防雹作业,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推进气象、 
海洋和水文信息共建共享,建立联动响应和合作机制。加强农村 
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扩展气象为农服务领域。 
   (三)加强动植物疫病和灾害防控。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治和 
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推进农作物病虫害联防联控、统防统治 
和绿色防控。加强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扑杀补偿 
政策,积极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强和规范兽药使用管理, 
提高兽医工作服务水平。强化边境、口岸及主要物流通道检验检 
疫能力,严防外来有害物种和疫病入侵。加强草原灾害监测和防 
灾设施建设,完善饲草料储备制度,提高牧区防灾减灾能力。 
                   14 
----------------------- Page 18-----------------------
              专栏3 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 
   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更新提质现有高产田,开展农田灌排设施、机耕道路、 
农田林网、输配电设施和土壤改良等田间工程建设。 
    (二)农田水利建设 
                            434 
   完善灌区骨干工程体系,完成列入规划的  处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续 
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251处大型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任务,启动重点中型灌排 
泵站更新改造。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实施田间配套、“五小水利”、 
河塘清淤整治等工程。 
    (三)现代种业 
   建设国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体系。重点加强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 
育种、细胞工程与染色体工程、高效制繁种、种子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加 
强种子质量检测等能力建设。建设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100 
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四)农业机械化 
   突破水稻机插、油菜机播机收、棉花及甘蔗机收等瓶颈,推广大马力、高性 
                                     500 
能农机和轻便、耐用、低耗中小型耕种收及植保机械,建设  个全程机械化示 
范县。推广烘干机械。 
    (五)智慧农业 
      “   +” 
   实施 互联网 现代农业,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林果生产等进 
行物联网改造,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建立农业信息监测分析预警体系。加强设施农业、设施渔业建设。 
    (六)动植物疫病和灾害防控体系建设 
   加强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建设草原火灾、雪灾和生物灾害防 
护设施,改善渔船防灾避灾设施设备,提高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有效防治 
能力。 
                         15 
----------------------- Page 19-----------------------
第四章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 
                 竞争力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 
合、种养加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走产出高效、 
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一)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巩固北方粳稻和 
南方双季稻生产,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稳定冬小麦,恢复春小 
麦,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优化玉米结构,调减籽粒玉米,扩 
大青贮玉米,适当发展鲜食玉米,巩固提升玉米优势区,调减“镰 
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5000 万亩以上。恢复和增加大豆生产面 
积,发展高蛋白食用大豆,保持东北优势产区大豆生产能力,扩 
大粮豆轮作范围,力争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 亿亩。积极发展杂 
粮、薯类生产,推进马铃薯主食化开发。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16.5              14 
在    亿亩左右,其中谷物面积  亿亩,口粮品种面积稳定在 
8亿亩。支持棉花、油料、糖料优势产区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 
产基地,有序消化棉花、食糖库存,合理确定自给水平。发展北 
方城市冬季设施蔬菜,巩固提升南菜北运、西菜东调淡季瓜菜生 
产能力。稳定橡胶种植,提高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发展苜蓿等优 
质牧草种植,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 
    (二)提升畜牧业和渔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集约化、机 
械化、自动化水平,推动适宜地区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建 
设现代畜牧业。完善农牧结合的养殖模式,稳定生猪生产,加快 
发展草食畜牧业,扩大优质牛羊肉生产。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推 
                    16 
----------------------- Page 20-----------------------
进品种改良,进一步提升乳制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稳定发 
展禽肉、禽蛋生产。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发展水产健康生态养殖。 
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提高远洋渔业设施装备水平,推进海外渔业 
综合服务基地建设,加强渔港建设。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