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三五 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
难同在,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非常艰巨。必
须牢固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凝聚各方力量,落实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合力开拓农业
农村工作新局面。
6
----------------------- Page 10-----------------------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
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做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转变
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
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
强山水林田湖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农业农
村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推进,为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增进农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群众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障农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持续加大强农
惠农富农力度,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二)坚持城乡统筹。以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
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补齐农业农
村发展短板,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关系和城
乡关系。
7
----------------------- Page 11-----------------------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
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关系,更加重视土地、水、森林、草原、滩涂
等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山水林田湖保护和修复,走产出
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四)坚持改革创新。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
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
整体性和协同性,破除束缚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推动体
制创新、科技创新、政策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农业农村发展的
第一动力。
(五)坚持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既要立足
国内,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
对安全,又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完善农业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 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新农村建设水平
显著提高,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有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进一步巩固提升,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棉油糖、肉蛋
奶、蔬菜和水产品自给率保持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更有效
保障。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竞争
力明显提升,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掌控能力稳步增强。
------农村经济发展更加繁荣协调。农村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快速发展,农
业多种功能充分拓展,基本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
8
----------------------- Page 12-----------------------
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农村创业就业空间更加
广阔,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
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
脱贫。农村供水、供电、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
居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农村更加美丽宜居。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显
著提升,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继续提
高,草原保护建设进一步强化,自然湿地萎缩和海洋生态功能下
降趋势初步遏制。重点治理区域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石漠化得
到有效防控。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制度基本建立,农业环境突
出问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
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更加健全,新型农业
经营体系基本形成,农业支持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效能更加优
化,现代农村金融保险服务规模扩大、水平全面提升,城乡经济
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9
----------------------- Page 13-----------------------
专栏2 “十三五”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
指 标 属性
基期值 目标值 速
农业生产
粮食 (谷物)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50000 55000 [5000] 约束性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56 60 [4] 预期性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63 70 [7] 预期性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532 >0.55 [>0.018] 预期性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 97 >97 - 预期性
农村经济发展
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 (%) 28 >30 [>2] 预期性
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 (%) 10 >10 - 预期性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 2.2 2.4 [0.2] 预期性
多种形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比(%) 30 40 [10] 预期性
农村民生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1422 >15649 >6.5% 预期性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万人) - [5575] - 约束性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76 80 [4] 预期性
光纤网络通达的行政村比例 (%) 75 98 [23] 预期性
生活垃圾得到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 62 90 [28] 预期性
资源环境
耕地保有量 (亿亩) 18.65 18.65 -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 21.66 23.04 [1.38]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 (亿立方米) 151 165 [14] 约束性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 54 56 [2] 约束性
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万平方公里) - [27] - 预期性
注:1、粮食 (谷物)即谷物,不包括豆类、薯类。
2、 []为五年累计数。
10
----------------------- Page 14-----------------------
第三章 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增强农产品供给保
障能力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
和技术支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
(一)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集中连片、旱涝保
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
2020 8 10
到 年确保建成 亿亩、力争建成 亿亩高标准农田。优化
建设布局,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优先建设确保口
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整合完善建设规划,统筹新增粮食产能、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节水灌溉等农田建设资金,统一建设
标准、统一监管考核、统一上图入库,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健全
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发挥长久
效益。及时将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确
保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主要用于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
改造,开展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试点,完善灌排设施体系,提
高输配水效率。完成列入规划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任务,启动
实施重点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在东北平原、长江流域及以南
等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加强
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因地制
宜兴建“五小水利”工程。加快实施农村机井通电工程,到2017
年底,实现平原地区机井用电全覆盖。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
11
----------------------- Page 15-----------------------
设管理模式,鼓励农民、村组集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等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经营。深化小型水
利工程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
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促进工程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