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根本目标,优
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监管预
警体系,加大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力度,推动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
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一)建立生态空间保障体系
1.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发布《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
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各省
(区、市)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落地到水流、
森林、山岭、草原、湿地、滩涂、海洋、荒漠、冰川等生态空间。
—12—
2017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区、市)划定生
态保护红线;2018年底前,各省(区、市)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2020年底前,各省(区、市)完成勘界定标。在各省(区、市)生态
保护红线的基础上,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门汇总形成全国生态保
护红线,向国务院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2.推动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到2020年,基本建
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推动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
体系的基础。各地组织开展现状调查,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台账系统,
识别受损生态系统类型和分布。制定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方案,
选择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导功能的生态保护红线,开展
一批保护与修复示范。定期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价,及时掌握
全国、重点区域、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状况及动态变化。推
动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补偿机制。
3.加强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
(2016-2025年)》。开展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每年遥感监测2次,省级自然保护区每年遥感监测1次,重
点区域加大监测频次,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环
境保护状况评估。强化监督执法,定期组织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
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活动,加强问责监督。优化自然保护区布局,
以重要河湖、海洋、草原生态系统及水生生物、小种群物种的保护
空缺作为重点,推进新建一批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廊道、保护小
区和自然保护区群建设,到2020年,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
土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4.8%左右(包括列入国家公园试点的区域)。
—13—
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强化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建设,完善自
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界限核准以及勘界立标工作,推进自然保护
区开展综合科考和本底调查。2020年前完成20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规范化建设。推动自然保护区土地确权和用途管制。推动建立自
然保护区公共监督员制度。有步骤地对居住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与
缓冲区的居民实施生态移民。
4.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管理。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国生
态空间的集中分布地区,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重大生态保护与
修复工程优先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布局,不断扩大生态空间。加强重
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功能状况评价,推动制定实施重点生态功能
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强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推动协调相关部门
和地区针对目前人为活动影响较小、生态良好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特别是大江大河源头及上游地区,加大自然植被保护力度,科学开
展生态退化区恢复与治理,继续实施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以主要的山脉、江河、海岸带等防护林体系为脉络,构建形成大尺
度国家生态廊道,提高生态保护区域的连通性。加快推动易灾地区
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二)强化生态质量及生物多样性提升体系
1.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为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彻底摸清我国生物多样性家
底。加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完善保护网络体系,确保国家战略
性生物资源得到较好保存。恢复生物多样性受破坏的区域,开展生
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示范,促进西部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传统产业
—14—
转型升级和脱贫。加强生物多样性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各
级政府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水平。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工程所需资
金,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好重大工程,推进实施《战略与行动计划》
和“十年中国行动”。
2.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加强生物遗传资源
保护与管理,建立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
度;规范生物遗传资源采集、保存、交换、合作研究和开发利用活
动,加强出境监管,防止生物遗传资源流失。强化生物安全管理,
开展转基因生物环境释放风险评估、跟踪监测和环境影响研究;加
强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监管。积极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开展
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和生态影响评价,加强入侵机理、扩散途径、应
对措施和开发利用途径研究,建立监测预警及风险管理机制,探索
推进生物安全和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制度化进程。
3.推进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与履约。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共同
履行好《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名古
屋遗传资源议定书》等国际公约,以国内工作支撑完成履约责任。
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
(IPBES)”的相关工作。做好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
缔约方大会(COP15)的申办和筹备工作。
4.扩大生态产品供给。丰富生态产品,优化生态服务空间配置,
提升生态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大城市生态保护力度,推动城市生
态建设与空间布局优化,提升城市生态服务能力。推动加大风景名
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保护力度,适度开发公众休闲、旅游
—15—
观光、生态康养服务和产品,加快城乡绿道、郊野公园等城乡生态
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