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饲料管理部门要从农业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到“十三五”是加快建设饲料工业强国的关键时期,把发展好饲料工业作为现代养殖业建设的重要支撑,摆在重要位置。要立足当地实际,结合规划目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沟通协调,努力确保主要任务顺利实施。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切实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政策支持
稳定饲料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推动出台鼓励新型饲料添加剂发展应用的财税政策。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推进粮改饲和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完善玉米收储政策,支持饲料企业入市收购。加大饲料饲草加工机械设备、养殖场散装料自动饲喂设备的农机购置补贴力度。
(三)强化法治意识
各级饲料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切实履行好法定监管职责,杜绝没有法律授权的管理行为。在行政许可下放过程中,要严格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同时推进的工作要求,防止无序下放、违法下放、放了接不住、放了不管,导致行业准入制度实施效果打折扣,事中事后监管跟不上,配套服务不到位。要逐级建立绩效考核和工作评估机制,确保饲料法规制度贯彻实施到位。
(四)强化科技支撑
通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规划等项目实施,推动改善饲料科技创新条件,形成一批基础性、工程性研究平台和试验基地。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地和人才专项等科技计划以及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大对饲料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在饲料基础数据完善、新型饲料添加剂研发、饲料资源开发利用、饲料加工装备智能化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大力培育行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组织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团队,推动饲料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贯彻中央关于行业协会商会改革精神,创新各级饲料行业协会运行机制,激发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提升咨询、信息、指导等服务能力。以各级饲料行业协会为主体,推进行业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强化饲料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塑造饲料行业良好社会形象。鼓励各地按照依法依规、自愿互利的原则,组建各种形式的饲料行业商会,在促进资源共享、促进整合融合、促进统一技术标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