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 李保俊主持新闻发布会
【李保俊】谢谢汤司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记者们报一下代表的机构的名称。
【经济日报记者】谢谢发言人,请问这次印发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主要亮点请介绍一下,另外这个规划发布以后,对于推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什么进一步的推动作用?谢谢!
【汤晋苏】谢谢!《建设规划》认真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紧密衔接《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安排,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基本经验、基本做法,同时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在准确研判国情实际和深入总结基层实践的基础上,在发展布局、运行机制和支撑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创新举措。
这里也有三项内容:一是确立“城市”+“农村”服务体系。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经历了从城市社区向农村社区延伸的发展过程,实践探索每深入一步,政策指导也跟进一步。“十一五”期间发布的《“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主要聚焦于城市社区建设,“十二五”期间发布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提出了“继续开展农村社区服务试点”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各地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蓬勃开展,为统筹推进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践准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的改革任务,为统筹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去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具体文号是“中办发〔2015〕30号”,明确提出“健全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体系”的工作任务,为统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是提出“软件”+“硬件”服务格局。我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重前期建设,轻后期维护;重硬件保障、轻软件配套;重资金投入、轻能力提升等问题;城乡社区服务机构、组织、队伍、机制和能力建设相对滞后,不同程度影响到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发挥。特别是随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和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深入推进,党和政府工作重心、行政职能和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对城乡社区服务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建设规划》立足各地普遍实践和通行做法,将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等列为“十三五”时期重点任务,形成了“软硬兼施”、量质并重的服务格局,质量和数量并重的服务格局,这是第二个亮点。
三是构建“线上”和“线下”服务环境,线是路线的线。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社区信息化建设是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十三五”时期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信事业快速发展,为推进城乡社区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结束了社区信息化领域自发探索、分散建设、重复投入的发展局面,明确了以公共服务信息化带动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并被列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的基础工程。
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启动,信息技术向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全面渗透,社区信息化建设迈入了“智慧社区”建设的新阶段。《建设规划》根据国务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将“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智慧社区”建设作为社区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策略,推动互联网技术与社区服务融合发展,促进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我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