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核心内容是基于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而形成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指数,通过监测指数的发展趋势,可以直观有效地评估国家高新区整体创新能力的动态变化。报告通过对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指数的纵向变化和横向对比分析以及对各一级指标的解构分析,全方位呈现了国家高新区在创新能力建设、创新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成效和不足,为创新的顶层设计和宏观决策,为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实施提供了客观依据。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继续采用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活动绩效、创新的国际化以及创新驱动发展5个方面构建而成,下设25个二级指标。评价对象选取截至2015年底全部146+1家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所涉及数据均来源于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火炬中心组织实施的国家高新区年度统计调查(此报告最新数据为2015年度数据)。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2015年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一、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2015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为180.9点,较2014年提高了15.3点。2010年-2014年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总体保持稳定增长。
构成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的五个分指数中,创新资源集聚指数、创新创业环境指数、创新活动绩效指数三个分指数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而创新的国际化指数、创新驱动发展指数则略有下降。2015年,创新资源集聚指数、创新创业环境指数、创新活动绩效指数、创新的国际化指数、创新驱动发展指数分别为162.6点、298.8点、124.3点、259.5点、126.4点,其中,创新创业环境指数提升幅度最大,指数同比增长率达33.4%,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二、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加速优化
国家高新区紧密围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的国家战略部署,从多方面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2015年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和培育了一批众创空间,新型创业载体蓬勃有序发展,集“研发、孵化、服务和投资”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组织持续涌现,各类创新服务机构数量持续增长,创投机构当年对企业的风险投资总额增长近一倍,147家国家高新区共拥有众创空间1074家,其中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为230家,逐渐形成了大众创新创业的规模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