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卫医发〔2016〕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切实做好“十三五”期间我国眼健康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眼健康水平,结合当前我国眼病防治工作现状,我委制定了《“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年)》(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现印发你们,请各地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6年10月28日
“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年)
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盲在内的视觉损伤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威胁社会经济生产活动,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防盲协会(IAPB)提出“2020年前消除可避免盲”的全球性战略目标。根据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总体要求以及WHO《面向普遍的眼健康:2014-2019全球行动计划》决议,为继续推进我国“十三五”期间眼健康事业,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眼健康水平,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国各级政府大力推进防盲治盲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国家和省市级防盲治盲管理体系、技术指导体系和服务体系,构建了“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眼病防治工作模式。主要致盲性眼病得到有效遏制:在“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引导下,2015年我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CSR)已超过1500,较“十一五”末期提高了56%;我国活动性沙眼、沙眼性倒睫患病率远低于WHO确定的致盲性沙眼流行区标准,证明沙眼在我国已经不是公共卫生问题。眼科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县医院眼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约90%的县设有眼科医疗机构,其中约90%可以独立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眼科医务人员参与大人群眼病防治工作的积极性普遍增强。调整成立新一届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和省级防盲技术指导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民群众对眼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眼病防治工作依然任务艰巨。我国仍然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年龄相关性眼病患病率提高,青少年屈光不正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村贫困人口白内障致盲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眼科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基层眼保健工作仍需加强;群众爱眼护眼的健康生活理念还需继续强化。
“十三五”时期是推动我国眼病防治工作的关键期和机遇期,需要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升人民群众的眼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