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服务指南消费指南  服务热线:400-8269-121

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浙江省协会上海协会江苏省协会江西省协会安徽省协会台湾产业馆地方站浙江站上海站江苏站江西站安徽站

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资讯 » 热点专题

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

2016-11-07 来源:经济日报
日前,环保部发布《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披露了2015年全国城市声环境现状。报告显示,全国城市声监测夜间1/4不达标。
 
噪声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之后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危害不容小觑,必须综合施策,积极治理。
 
噪声污染之所以难以打击,主要在于其瞬时性、局部性、分散性很强,导致很难取证,且处理之后容易反弹。加之实践中执法队伍缺乏专业检测设备,处理噪声污染时往往前脚刚走,就又接到同一地点的噪声投诉。这些因素导致噪声污染的违法成本很低,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
 
降低噪音污染,首先应该提高违法成本。行政处罚方面,不妨大幅度提高罚款金额。对于噪声污染受害者,应适当减轻其举证责任,并可提出固定金额的赔偿或补偿。譬如,凡是居住在产生噪声污染工地周边一定距离的居民,推定其已经受到侵害,无需证明自己受到噪声污染而患病,即可获得固定金额补偿。
 
其次,考虑到噪音污染的瞬时性特点,若不及时取证难以有效打击,理当赋予执法部门在其职能权限内对噪声污染的制止、取证、处罚权。如交警部门发现车辆违规鸣笛的,城管部门发现路边摊位高声喧哗、渣土车轰鸣而过的,工商部门发现商家噪音扰民的,住建部门发现建筑工地夜间施工的,均应当即制止并处罚。
 
此外,还有必要严格事前审批。对于如商铺、歌厅、工地等项目,应做好环评审批,防止噪声污染技术、设施不达标的,禁止开工建设、禁止生产经营,实现源头治理。
 
总之,治理噪声污染并非小事。只有提高违法成本,注重受害人权利维护,赋予执法机关更多权限,方能确保人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史洪举)

扩展阅读

相关资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121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121健康网所有。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填写Email地址,试阅行业信息专报:

公众号头像 health121

121健康商城是长三角营养保健产业联盟健康产品服务平台的服务窗口之一。健康产品100%正品,厂家直供,专业营养师分享。

微信“扫一扫”立即关注

微信号:health121qjd

不良信息举报 中国网信网 网警 可信网站
 
QQ在线咨询
邮箱
咨询热线
400-8269-121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8: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