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推广实验室快速检测。积极推动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的建设,完善国家级突发急性传染病快速检测平台和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网络功能。强化对突发急性传染病已知病原体全面检测和未知病原体快速筛查能力,使其能对地方送检标本开展“一锤定音”的复核检测。注重发挥国家流感中心对全国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应对的技术指导作用。
完善省级实验室突发急性传染病病原检测试剂储备。支持有条件的省份拓展未知病原体筛查检测能力。加强地市级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和质量控制。健全突发急性传染病样本采集、保存与运输规范。定期开展省级、地市级和县级检测相关能力培训、考核与评估。
重点项目二: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快速检测技术平台建设
序号 |
项目内容 |
承担的主要任务 |
1 |
完善国家级突发急性传染病快速检测平台 |
完善未知和罕见病原体检测技术,全面提升对新发突发急性传染病未知病原体快速筛查和已知病原体全面检测的能力。 |
2 |
提升省级实验室对已知病原的快速排查能力 |
具备对主要已知可引发出血热、重症肺炎和脑炎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快速筛查鉴定能力。 |
3 |
确保地市级实验室具备重点病原快速检测能力 |
具备48小时内完成人感染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非典”和鼠疫等不少于4种重点突发急性传染病病原的快速检测能力。 |
4 |
加强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基本检测能力 |
具备规范采集、保存和运输突发急性传染病检测样本等能力。 |
5 |
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建设 |
积极推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建设。 |
(三)确保事件有效处置。
积极提升现场处置、患者安全转运和定点医院救治“两点一线”的有效应对能力,努力减少突发急性传染病重症和死亡,全力防范疫情传播扩散。
1.加强和规范现场处置。指导、支持各地进一步提高非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两类现场的处置规范化程度,包括强化现场病例等传染源管理、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与运输、标本快速检测、个人防护、环境消杀、病媒控制、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宣传教育和风险沟通等措施的落实。
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诊、门诊(含普通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住院病房等场所发现突发急性传染病病例时的规范处置能力建设。尤其支持医疗机构改善急诊科设备设施和布局,使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提升急诊科医务人员的突发急性传染病早期识别和应急处置水平;进一步完善首诊负责、会诊等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
2.保障安全转运。支持、推动各省和各地市指定1所具有负压救护车、负压转运舱等必要设备的院前急救机构,作为突发急性传染病院前急救定点机构,健全病例安全转运流程和机制,加强对参与病例转运人员的自身防护培训,确保突发急性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的安全、快速转运。
3.提升医疗救治。设置突发急性传染病临床救治定点医院。推动各省份和各地市在本辖区改造、建设1所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医院,使其具备高水平的综合救治能力和生物安全防护条件,并积极发挥其突发急性传染病诊疗支撑和中心医院的作用。同时,提升县级综合性医院重症病例救治能力。
不断完善突发急性传染病诊疗方案。国家及各地建立突发急性传染病医疗救治专家队伍。有效落实一般及支持疗法、病原或特效疗法、对症疗法、康复疗法、中医中药疗法等综合救治措施,积极开展心理援助。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突发急性传染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完善医疗机构临床救治工作机制。指导各地健全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医院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定点医院和非定点医院间的转诊绿色通道;完善突发急性传染病救治费用保障政策,减轻突发急性传染病患者医药负担;做好医疗机构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和大流行的应急准备。
4.强化重点环节管理,严防疫情传播。国家及各地建立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防控专家队伍。进一步完善突发急性传染病现场应急处置、病例转运、院感控制相关标准和指南,指导各地规范突发急性传染病现场处置和病例安全转运流程、机制,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临床救治定点医院管理,强化综合性医院感染疾病科建设,落实责任和院感防控措施,严防医源性感染。督促各地严格遵照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规定,以及突发急性传染病菌毒种安全保藏要求,严防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5.加强鼠疫防控。加强鼠疫监测,提升疫情发现及应对能力。继续做好人间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并做到规范、有效处置。继续为动物疫情流行地区的鼠疫监测点配备检测试剂,有效开展动物间鼠疫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
加强鼠疫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提升检测能力。通过开展强化设备配备、物资补充、更新鼠疫标本采集运输工具、人员培训和规范化管理等工作,全面提高鼠疫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满足疫情处置应急检测需求。完成全国鼠疫监测县鼠疫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完成一个国家级鼠疫专业实验室标准化改造任务。
在我国境内“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边境地区、川藏、滇藏公路沿线、甘新铁路沿线、金沙江流域等重点地区和其他鼠疫疫源不明地区,开展鼠疫疫源性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加强国家级菌种保藏库的运行管理;利用鼠疫应急演练培训基地,开展培训演练。完善国家级鼠疫菌种保藏库和培训演练基地运行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有效运维管理。
重点项目三:鼠疫防控能力建设
序号 |
项目内容 |
承担的主要任务 |
1 |
鼠疫疫情监测 |
在全国开展人间疫情监测,在动物鼠疫自然疫源地开展动物疫情监测,并做好相关风险评估。 |
2 |
鼠疫实验室标准化建设 |
完成全国鼠疫监测县鼠疫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完成一个国家级鼠疫专业实验室标准化改造任务。 |
3 |
重点地区疫源地调查 |
在重点地区和其他鼠疫疫源不明地区,开展鼠疫疫源性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
4 |
国家级菌种保藏机构培训演练基地的运行 |
完善1个国家级鼠疫菌种保藏中心(青海菌库),2个国家级鼠疫菌种保藏专业实验室(云南、吉林),以及培训演练基地(河北)的运行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人员培训,确保有效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