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急需解决有关认识问题。
一是要客观评价中医药理论体系。我国中医药前辈们秉承古人之术,以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的诊疗方法和君、臣、佐、使的配方用药原则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创建和完善了中医药理论基矗。但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诊疗方法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政府主管部门对中医药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不得力,扶植和监管措施也不能有效落实,导致中医药工作者的积极性无从发挥,使中医药理论体系逐渐匮乏。
二是要重视继承,挖掘发展传统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是传统的中药制剂,古人用此类药物治疗相关的疾病,是经过了多年的临床实践,不计其数的病人效果验证总结出来的不同剂型。但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中药制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实它们中不少制剂只是把某些处方或配比量或工艺或剂型做了相关改变,就成了新药,这违背了中医药科学发展的内涵。
三是客观评价传统中药的炮制方法。为了提高有关药物的功效或缓解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前人总结出某些药物需要在入药前炮制,并建立了可行的炮制方法,至今大部分被采用。我们要尊重传统,继承可行而现代又不能完全替代的技术。
四是正确评价中药制剂的临床作用机理。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发挥的作用机理,主要与有效成分、给药方法和血液中的浓度及人体内的应答反应有密切关系。所谓中药制剂中的成分有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一是针对疾病直接起作用的成分。由于中药制剂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至今用现代科学方法对其中的有效成分的了解和判断十分困难。其二是检测质量标准的成分。此成分检测是以处方中已配伍的药物做针对性检测,其目的是为配方的真实性起到一定的参考。历史悠久的中成药制剂临床效果不能轻视,而现代的中药制剂临床作用也不能盲目定论。